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蕙婷"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鄭成功信仰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中心
    (2012) 張蕙婷
    鄭成功信仰於乾隆時期出現。當時只能以私祀方式進行,直至同治13年(1874)因日軍侵臺,沈葆楨為安定島內民心,上奏為鄭成功立祠,鄭成功信仰至此取得合法、公開的地位。光緒20年(1894),甲午戰敗,臺灣割讓予日本。日本為其統治之便,對鄭成功信仰相當重視,「開山神社」的建立,更可突顯鄭成功信仰之不同。藉鄭成功與臺灣之關係,拉近日本與臺灣的距離,合理化日本佔領、殖民臺灣的舉動。因此,這樣的政治動機也影響臺灣的宗教發展,宗教受到迫害之際,便以改祀鄭成功作為自保之方法。戰後臺灣,國民黨政府播遷來臺後,鄭成功成為國民黨政府與蔣中正最好的宣傳品。透過延平郡王祠的建立,官祀的進行,政府利用宗教拉攏人民的方法,從清領、日治到戰後,皆是如此。 宜蘭縣地形相當規則,地勢向西向東層層下降。這樣的地勢也影響了河川的流向,乾季時形成荒溪,雨季則河水難以宣洩,積潦成災。宜蘭素有「竹風蘭雨」之盛名,雨量之充沛,再加上每年夏秋,屢遭颱風侵襲,豪雨不斷。由於本區河川坡陡流急,加上河口地形低窪不易宣洩,常常洪水為患,積潦成災。這樣的自然條件造成宜蘭地區民眾多崇祀自然力量,也使的開發速度減緩。 西班牙亦或荷蘭時期文獻,皆可發現「噶瑪蘭」的存在,然當時並未將噶瑪蘭劃入統治版圖中。施琅攻克臺灣後,直至康熙34年(1695),清朝統治勢力始及噶瑪蘭。嘉慶15年(1810)設置噶瑪蘭廳。同治13年(1874)後,改制為宜蘭縣。日治初期,設宜蘭支廳,至於臺北縣之下;明治31年(1897)後,為簡化地方行政制度,宜蘭獨立為廳,是為宜蘭廳。大正9年(1920),為推行地方自治,設置「三郡」,分別為宜蘭郡、羅東郡、蘇澳郡,置於台北州之下。戰後初期,宜蘭地區仍隸屬台北縣管轄;民國39年(1940),新設宜蘭縣。 17世紀末期至吳沙於嘉慶元年(1796)率三籍移民入墾,於是奠定漢人集體開墾蘭陽平原的基礎。噶瑪蘭地區漢人的開發過程為典型的「官未闢而民已闢」方式。這樣的開發既無官府的保護,又面臨原住民的威脅,「聚民而居,築圍而守」是必然的方式。清廷於嘉慶17年(1812)才築城設置噶瑪蘭廳,進入官治階段。開墾之初雖稱三籍合墾,實際上漳籍卻屬多數,粵人與泉人則因械鬥關係,多數移往溪南。而溪南為墾土地因官方按籍分配後,三籍漢人空間分配更趨明顯。 清領時期,由於受到宜蘭開發時間較晚的關係,大多屬於二次移民,直接從中國渡海入蘭者亦有。宜蘭特殊的自然條件,開發過程中遭逢天災人禍不斷,該過程令入蘭移民們感念當初鄭成功開臺之貢獻,面對現實的無奈,人民只能求助於宗教的力量,鄭成功信仰因而於宜蘭地區出現。歷經數十年開墾,墾民逐漸定居下來,社區逐漸成形,「土尪仔廟」的出現表示宜蘭民眾即使生活物資缺乏,仍阻止不了其對宗教的虔誠。適逢光緒元年(1875)後,鄭成功信仰取得合法化、公開化的地位,在雙重條件的相輔相成之下,宜蘭的鄭成功信仰以「牧童捏泥偶」的方式流傳。由於此時生活環境欠佳,此時的神明鄭成功具有醫療與鎮番的作用。此階段廟宇大多位於地勢較低容易淹水的地區,亦可推論此時鄭成功「治水」功能的重要性。 日治時期由於日本對鄭成功的偏愛,使得鄭成功成為宜蘭廟宇避免被拆廟的救命丹。而宜蘭士紳則藉「國姓爺鄭成功,敬仰其反清復明的愛國情操,是為反抗異族統治之典範。」另有用意的執行,以至於宜蘭鄭成功廟宇於日治時期便是全臺之首。 戰後時期,宜蘭的鄭成功廟宇數量仍然不減,日治時期因政治改祀的廟宇沒有於戰後選擇恢復原本主祀神的身分,主要因國民黨政府將鄭成功視為民族英雄,其據臺以抗清與蔣中正據臺以抗共不謀而合,有了政府的支持,鄭成功信仰在宜蘭自然持續興盛。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