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邱緗伶"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戰後高雄市的社團發展(2005) 邱緗伶戰後台灣五十餘年,經歷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快速現代化變遷,對於社團發展的影響,不可不謂深遠。社團發展不僅蘊含了深刻的社會、文化變遷意涵,也反映了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轉變,其發展變遷性格,表現在都會型的區域尤為明顯。本論文探討戰後兼具現代工商業和國際性海港都市特質之高雄市的社團發展,觀察其在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變遷內涵及意義。 就台灣整體環境變遷言,大抵在1970年代以前,國民黨政府為因應其統治之需要,將社團視為社會控制與動員的主要對象。1970年代以後,因外交挫敗所刺激出來的一連串社會自我懷疑和文化反省,使得社會上自主性團體大量增加,為因應局勢的改變,國民黨政府也逐漸改變其對民間團體的統制措施。特別在1980年代以後,隨著台灣政治、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民間社團日益展現其自主性,其在解嚴之後尤為明顯。 戰後高雄市的社團發展,一方面受到台灣整體環境變遷的影響,一方面則與高雄市特殊的歷史發展性格密切相關。清代打狗港的開發,日治時期的強化建設,戰後政府的經濟計畫、美援的資助政策和國際的經濟分工,促使高雄市發展為今日台灣第一大港灣和全世界第四大貨櫃轉運中心及百萬人口的都會區。這種演變成為高雄市社團發展的基礎。 戰後台灣全國性和地方性社團大抵呈現逐年遞增的現象。觀察高雄市各類型社團的發展,1987年解嚴以前,成長較為平緩,此後數量急遽增加,具有各種社會功能之社會團體更呈飛躍成長之勢,在性質上亦趨多元化。 由於特殊的社會經濟變遷,高雄市行政區域的發展有其先後,各區域的發展特性也不盡相同,因此各類型社團的發展表現了空間分布的特性,其中尤以漁業、商業、工業等職業團體表現尤為明顯。大體而言,高雄市商業團體的分布情況與各行政區的盛衰和工商業的重心轉移不可分割,亦與全市人口分佈重心發展趨勢相似。至於產業工會和職業工會的分布現象,則與高雄市的製造業區域分布有密切關聯。 戰後高雄市的社團發展,除了量與質的變化,也表現出社會與國家關係轉變的內涵。戰後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由上而下,對社團進行「命令—控制(Command-Control)」直線式的管理,高雄市社團中的「民眾服務站」和「婦女會」,深入社會各階層,發揮了國民黨「外圍組織」的功能。職業工會中的「碼頭工會」,則是此一時期國民黨政權統合主義下社團運作的典型代表。1980年代以後,社會力量崛起,都市議題成為社會運動的關懷主軸。其中高雄南方綠色革命運動所促成「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文化愛河協會」、「綠色協會」等環保團體的成立與行動,則是意味自下而上之民間社會挑戰政府角色的新權力關係。1990年代以後,在市民主義、社區主義等理念宣示下,地方社團積極參與社區文化重建工作,社區總體營造成為公私部門協力合作的新場域。高雄市的哈瑪星文化協會、紅毛港文化協會等社團的組織及運作,即是此類型的最佳代表。Item 荷治時期(1624-1662)課程相關政策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3-??) 邱緗伶; 高新建課程事務的決策者不論是否具備現代課程管理的理念,在正式課程或非正式課程的制定與推動,皆會訂頒各種課程相關政策,並且運用一種或數種管理策略加以實施。17世紀荷蘭人在臺實施宗教教育時,為了遂行其教化目的,即制定了與課程事務相關的各項政策。本文採用歷史分析法,以課程管理分析架構中的「課程相關政策」面向加以分析。全文在緒論及結論之間,區分為荷治時期學校的設立與課程相關政策兩部分。前者簡要說明荷蘭人在臺設辦學校的情形及其學校教育實施的成效;後者為本文的主體,將課程相關政策分為課程內涵、實施方式、師資素養及資源管理等四類加以分析。荷治時期在各項課程相關政策的內涵及其實施上,已有相當完整的發展,而且也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至於其課程管理策略,則有待以本文為基礎進行深入分析。Item 荷治時期(1624-1662)課程相關政策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3-??) 邱緗伶; 高新建課程事務的決策者不論是否具備現代課程管理的理念,在正式課程或非正式課程的制定與推動,皆會訂頒各種課程相關政策,並且運用一種或數種管理策略加以實施。17世紀荷蘭人在臺實施宗教教育時,為了遂行其教化目的,即制定了與課程事務相關的各項政策。本文採用歷史分析法,以課程管理分析架構中的「課程相關政策」面向加以分析。全文在緒論及結論之間,區分為荷治時期學校的設立與課程相關政策兩部分。前者簡要說明荷蘭人在臺設辦學校的情形及其學校教育實施的成效;後者為本文的主體,將課程相關政策分為課程內涵、實施方式、師資素養及資源管理等四類加以分析。荷治時期在各項課程相關政策的內涵及其實施上,已有相當完整的發展,而且也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至於其課程管理策略,則有待以本文為基礎進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