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玉娟"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4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對校長工作滿意度之影響—臺灣2018年TALIS資料之分析
    (2021) 吳宗諺; Wu, Zong-Yan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與校長工作滿意度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對於三者之差異,並探討整體三者之間的關係,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從中驗證學校氣氛的中介效果,最後則以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不同教育階段在三者之間的關係之比較。本研究使用臺灣2018年TALIS資料庫中的國小、國中及高中校長資料,以量化研究法為取徑,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結構方程模型、Bootstrap法及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為臺灣國小、國中及高中校長共524人,其中國小校長共192位,國中校長共185位,高中校長共147位。測量工具皆有一定的信效度。基於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以下重要結論,茲臚列如下:一、正向且開放型的學校氣氛對於提升校長的工作滿意度至關重要,而教學領導在國中小階段能影響校長所知覺到的學校氣氛。 二、女性校長較男性校長更容易知覺到其教學領導作為,而教學年資高的校長較教學年資低者更常從事教學領導作為 三、年資高的校長較年資低者所知覺到的學校氣氛來的開放,而不同教育階段對學校氣氛有顯著差異 四、年資與年齡高的校長較年資與年齡低者更加滿意其工作 五、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與校長工作滿意度彼此之間呈正向關係,而校長教學領導透過學校氣氛影響其工作滿意度,學校氣氛在校長教學領導與其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中屬於完全中介 六、國中校長在教學領導、學校氣氛與其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上所受到的影響最深,國小校長的教學領導在未受到學校氣氛之中介作用前對其工作滿意度之影響最深,國中小校長的教學領導則對學校氣氛有顯著影響。造成該差異之原因在於教師的自主性與專業度不同,且受到外部因素如學校性質或情境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氣氛對校長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上,以學校氣氛為最重要的因素。不同教育階段的校長須以不同方式營造正向且開放的學校氣氛,進而能提升其工作滿意度,增進學校效能。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校長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你們真的是「團隊」嗎?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2-08-??) 陳玉娟; Chen, Yu-jua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僑生來臺就學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2019) 許碧芬; Hsu, Pi-fen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僑生來臺就學動機及學校生活適應情形,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深度訪談40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學生及校友,依據訪談內容分析及歸納出研究結果,發現僑生來臺升讀大學的動機包括臺灣高品質的教育、平價的學費、良好的生活機能、親切友善的人民、優越的打工條件以及壓力較僑居地小等因素。由於僑生具有華人的身份,基於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父母親的鼓勵以及在臺有親人照顧,都是僑生從身份延伸出的來臺就學拉力。 另外,就讀選擇個案學校的考量主要有三項,第一為自認中文程度不佳,想先奠定學習中文再升讀大學;第二是因為臺灣的課業進度超前於僑居地,希望先加強基礎學科,才能順利與大學學業接軌;第三則是個案學校學生僅須依校內成績排名填寫志願分發大學,也就是不必和校外僑生一起競爭,因此分發至理想校系的機率較高,這一點是個案學生最重視的因素,也是其他入學方式無可取代的地方。 僑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的問題為飲食習慣不同、中文比想像中困難、學業跟不上進度、住宿生活摩擦多以及原有的社會支持系統無法發揮作用。就因應策略部份,若有學習的問題會藉由自身的努力去改善,如面臨生活上的壓力及困擾則會尋求專責導師的協助。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一步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個案學校、僑輔人員、未來研究者及相關單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公立國中教師雙語教育運作狀況之研究
    (2022) 陳宥霖; Chen, You-Lin
    「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厚植國人英語力」為兩大目標。自該藍圖頒布後,全面提升國民的英語能力,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雙語教育」一詞則為教育帶來新的氣象。對於某些私立學校而言,雙語教育並非前所未見,然而,對於公立學校來講,雙語教育為教育現場帶來全新的面貌。一改以往只以「中文」授課的教學型態,雙語教育為教學現場帶來許多挑戰,但我國雙語教育的相關文獻資料甚是缺乏,在尚未建立出專屬於我國的雙語教育之前,值得引起教育界之關注與研究。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針對台北市以及新北市公立國中學校,雙語運作狀況之調查,瞭解雙語教師的教學專業以及教學技巧,並探討其運作困難以及因應對策,最後針對國中雙語教育的運作現況,以期提供相關建議,將有助於我國雙語教育之發展方向。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可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國中雙語教育的實施科目現以藝能學科為主,主要考試學科為輔。 二、國中雙語教師需具備專業的學科內容知識,設計有趣的雙語課程,以及學習 各種教學技巧,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國中雙語教師遭遇的困境多為缺乏雙語教材與資源、需花費大量備課時數且 教學誘因不足。 關鍵字:雙語教育、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教師之專業能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2021) 劉晏蓉; Liu, Yen-Ju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之現況、教師專業成長之需求與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專業成長需求上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教師專業成長現況問卷」及「教師專業成長需求量表」結合而成的「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為施測的對象,回收有效問卷共391份,有效回收率為75%,再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所述:1.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目前參加專業成長活動的主要方式為「運用網路平台進行學習」;主要途徑為「縣市政府單位/教育局」;主要時間為「學期中的週末」;主要內容為「幼教專業知能」;目前參加教師專業成長活動所面臨的主要困境為「參加名額有限」。2.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整體對於教師專業成長課程的需求屬於中上程度,平均分數為4.02分(採用李克特氏五點量表),以「教育專業知能」層面為最高。3.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排名前三項之相關課程依序為學習環境規劃、幼兒行為輔導、學前幼兒特殊教育。4.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專業成長需求上有顯著差異,如年齡為「30歲以下」者、婚姻狀況為「未婚」者、服務年資為「2年以下」者、擔任職務為「行政」者,其在專業成長上的需求較高。5.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幼兒園教師、幼兒園、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初任教師之素養導向教學的培育與實踐─以高中國文科為例
    (2023) 陳映儒; Chen, Ying-Ju
    本研究從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的角度,來瞭解我國在高中國文科素養導向教學上的培育與實施情形,並探討初任教師在實施素養導向教學時所面臨的困境與解決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的研究方法,透過半結構式訪談作為資料蒐集取徑,取樣方式主要為立意取樣搭配滾雪球取樣,選取十位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作為受訪者,並透過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處理與詮釋。  本研究之結論統整如下: 一、對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來說,有助於培養素養導向教學能力的師資培育課程多為「教育專業課程」,其中又以「教育方法」與「教育實踐」兩類為大宗。 二、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常透過「研習」、「實務社群」、「研究所進修」、「閱讀相同領域名師的著作與影音資料」及「教學以外的活動與工作經驗」的方式或管道,增進自身素養導向教學能力。 三、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經常透過設計學習單,並引進外部資料以充實教材內容來發展素養導向教學之教材。 四、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最常使用的素養導向教學策略包括「ICT 融入教學」、「議題融入課程」與「差異化教學」,而經常運用的素養導向教學方法則包括「合作學習教學法」、「問答教學法」及「遊戲融入教學」。 五、高中國文科之素養導向評量,形式上經常採用實作評量、學習單、自評、同儕互評與加分機制,內容上強調結合學生生活經驗或社會時事,並注重學生的態度與表達能力面向。 六、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進行素養導向教學時,分別在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素養導向評量、制度規定上面臨不同的困難與挑戰。 七、初任教師面對素養導向教學上的困難,解決策略包括:調整備課方式、讓學生瞭解課程活動之學習目的、積極尋求校內外資源,以及調整教學方式或內容等。   最後,研究者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對於高中國文科素養導向教學之培育制度及教學實施上的相關建議,供師資培育機構、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
    (2022) 劉庭妤; Liu, Ting-Yu
    在十二年國教課程實施的教育環境下,校長課程領導有助於提升教師知能,而教師組織承諾的高低攸關學校組織的發展,且教師教學效能對學生學習有重要影響,同時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也深感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重要性。經文獻歸納發現,近十年國內缺乏對於南投縣國小教師在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據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對教師教學效能之影響。  研究者以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110 學年度教師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教師比例分層隨機抽取各校教師為研究調查樣本。在研究方法上,採用問卷調查法,將所蒐集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廻歸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獲得本研究之結論,以下分為六點:一、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現況感受良好。二、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因年齡的不同,在知覺校長課程領導有顯著差異,以「51歲(含)以上」的國小教師知覺程度較高。三、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因年齡的不同,在知覺教師組織承諾有顯著差異,以「51歲(含)以上」的國小教師知覺程度較高。四、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因性別、最高學歷、服務年資、現任職務與學校規模的不同,在知覺教師教學效能有顯著差異,以「女性」、「研究所畢業(含四十學分班)」、「16年(含)以上」、「科任」與「9班(含)以上」之教師知覺程度較高。五、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呈現中程度顯著正相關,以「課程評鑑與回饋」與「組織認同」之相關程度最高;以「支持性工作環境」與「教學計畫準備」之相關程度最高;以「組織認同」與「教學計畫準備」之相關程度最高。六、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預測作用,以「支持性工作環境」向度達到最高預測力。  最後依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對教育現況與未來研究之具體建議,以供教育人員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原住民籍師資培育公費制度之政策評估—以南投縣極度偏遠地區國民小學為例
    (2022) 沈婷梅; Shen, Ting-Mei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籍師資培育公費制度於南投縣極度偏遠地區國民小學之實施現況,採用第四代政策評估觀點,暸解制度利害關係人對於目標達成度、制度適切性、執行者意向、回應性感受的主張與關切。本研究立基於文獻探討結果擬定評估指標與細項,採訪談及文件分析法,以南投縣極度偏遠地區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立意取樣制度執行者4人,制度標的人口6人進行訪談,輔以制度制定者發布之相關政府文件共同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獲致主要結論如下:一、目標達成度狀況 (一)具體目標及預期結果擬定妥當,與國小行政端及原住民籍公費生認知相同。 (二)制度未達成之預期結果主要為「降低極度偏遠地區長期師資流動率」。 二、制度適切性狀況 (一)制度設立具有必要性,其價值展現於「在地人才培育」帶來的效益。 (二)制度規範項目是為「維持原住民籍公費生品質」,且內容符合公平性。 (三)制度主要影響於「維持師資各項穩定」,且適用南投縣極度偏遠地區小學。 三、執行者意向狀況 (一)國小行政端產生落差感受於「公費生針對極偏地區之教師專業知能不足」。 (二)國小行政端再次參與制度的意願強,並建議「精準規劃預定分發學校」。 四、回應性感受狀況 (一)原住民籍公費生產生落差感受於「給予相應於公費規範項目的同等支持」。 (二)原住民籍公費生再次參與意願持平,建議「調整各甄選管道缺額比例」。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對三方制度利害關係人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導師對校園霸凌防制政策認知與實務經驗之研究
    (2022) 方慧君; Fang, Hui-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導師對校園霸凌防制政策的看法,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經驗,校園霸凌防制政策的落實情形,以及處理霸凌事件遇到的困境,最後根據受訪導師的意見歸納對校園霸凌防制政策的建議。本研究採質性研究訪談法,以新北市三所大型公立國中的12位導師為訪談對象。本研究發現,在政策的落實上,受訪導師傾向不利用政策資源自己處理。受訪導師多對校園霸凌有準確的認知,以經驗法則作為對校園霸凌行為的判斷標準。在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經驗中,面對不同類型的霸凌,導師會運用不同的手段處理,對霸凌者的處置有懲處及輔導,對被霸凌者的處置有輔導、教導自保方法、協助改善社交技巧,在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時遇到的困境有學生面向、家長面向和學校面向。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政策提出幾項建議,分別為校園霸凌防制政策的制定宜從協助教師的角度出發、教育學程宜增設處理校園霸凌事件之增能課程、教育主管機關宜建立政策回饋信箱,以了解政策落實情形、教育主管機關宜規劃學生人際關係相關課程、教育主管機關宜建立校園霸凌防制諮詢窗口。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2019) 林慧雯; Lin, Hui-Wen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與學生學習態度的相關情形。研究中以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並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有效問卷317份,回收後的資料經描述性統計、t考驗、ANOVA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表現方面,學童對指導子女在家學習、參與學校活動、班級志工、親師溝通之知覺均傾向「同意」。 二、學童知覺學習態度以「學習興趣」較多,且認為讀書是件重要的事。 三、由t考驗和ANOVA分析發現,學童在不同性別、年級對於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與學習態度皆有顯著差異。 四、由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發現,高年級學童知覺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與學習態度關係呈現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學校、教師、家長和教育單位參考、並供未來研究可進行方向之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關係之研究
    (2023) 謝宗育; HSIEH, TSU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關係之研究;探析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個人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全人教育認知之差異情形;探究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全人教育認知彼此間之關係。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在參考相關文獻後建立研究架構,自編〈國小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與全人教育認知關係之研究-問卷〉進行調查,以桃園市個案小學之競技運動校隊成員為調查對象。共發出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1份,有效回收率91%。蒐集問卷資料後透過SPSS25.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依據調查問卷之統計分析結果,歸納主要研究發現及結論如下:一、 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以「成就需求」為主要的動機,就讀年級、參加競技運動校隊項目、未來升學選擇此三項背景變項對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參與動機呈現顯著差異,而性別、參與競技運動校隊的年資、參加之競賽中有無獲獎經驗、參加競技運動校隊是否會影響其他課業等四種背景變項則無顯著差異。二、 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在全人教育認知以「生活滿意」為最高,性別、就讀年級、參加競技運動校隊項目、未來升學選擇此四項背景變項在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在全人教育認知上呈現顯著差異,而參與競技運動校隊的年資、參加之競賽中有無獲獎經驗、參加競技運動校隊是否會影響其他課業等三種背景變項則無顯著差異。 三、 個案學校競技運動校隊成員在參與動機中的四個構面:「健康適能」、「社會需求」、「成就需求」、「運動樂趣」與全人教育認知的五個構面:「品德行為」、「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群體互動」、「生活滿意」呈顯正相關,亦即參與動機愈高者,全人教育認知則愈高。 參與動機中的「刺激避免」構面與全人教育認知的五個構面:「品德行為」、「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群體互動」、「生活滿意」呈顯負相關,亦即參與動機愈低者,全人教育認知則愈高。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品牌化之研究
    (2021) 邱伊亭; Chiu, Yi-Ting
    在少子化與教育市場化的浪潮下,學校面臨經營危機,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優質的學校品牌可視為學校經營策略之一。學校品牌之建立也需注重品牌的內部化,促使學校品牌發揮最大效益。因此,需要將學校品牌推廣至教職員內心,讓教職員能向家長與學生傳遞學校的品牌理念,進而能發揮品牌的外部效益,但國內學校內部品牌化的相關文獻寥寥無幾,值得引起教育界之關注。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針對新北市的公立國民中學進行學校內部品牌化現況調查,探討公立國中學校內部品牌化的實際策略,探究學校內部品牌化遭遇之困境,並歸納出學校內部品牌化成功之因素,以期對學校內部品牌化提供建議,並對學校經營與管理有所貢獻。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可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品牌化之實際策略,可分為課程、內部溝通與教育訓練。 二、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品牌化之困境多為時間不足與難以安排共同時間。 三、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品牌化成功之因素,可歸納為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兩類,個人因素包含年資、領導者專長、積極的領航員,環境因素則可分為學校組織內、外兩部分討論,包含少子化危機與現行教育政策方向、領導者之支持與作為、正向的學校氣氛、教職員生態與組織文化、營造學校空間等。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國民中學可善用課程作為學校內部品牌化活動的主軸。 二、相關教育主管機關應提供專業支持,例如經費補助、專業人力等。 三、校長善用領導力,帶領全校成員投入學校內部品牌化行列。 四、可整合社區資源幫助學校推動內部品牌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疏離關係之研究
    (2023) 周姿辰; Chou, Tzu-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疏離之現況、相關性、及學校組織結構對教師工作疏離的影響力與預測力,並考驗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於工作疏離的差異情形。研究對象選取於桃竹苗地區共340位國民中學之專任教師、導師、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為樣本,以自編問卷「國民中學教師工作疏離與學校組織結構量表」為研究工具從事問卷發放搜集資料,所回收之問卷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輸入性與逐步迴歸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科層化與專業化系統皆偏高發展程度。二、國民中學教師工作疏離程度偏低。三、女性教師「自我疏離感」顯著高於男性教師。四、「41-50歲」年齡段的國民中學教師工作疏離感最為顯著。五、任教年資「6-10年」的教師「無規範感」顯著高於年資「21-30年」之教師。六、「專任教師」與「兼任導師」者,工作疏離感顯著高於「兼任行政組長」與「兼任行政主任」者。七、教育背景為「大學修習教育學程」和「師範大學(院)」的國民中學教師,工作疏離感顯著高於具「博士」與「碩士」學歷之教師。 八、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工作疏離感無顯著差異。 九、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權威階層發展程度越高,教師工作疏離程度越高。 十、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專業自主發展程度越高,教師工作疏離程度越低。 十一、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決策裁量權發展程度越高,教師工作疏離無力感越低。 十二、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不講人情發展程度越高,教師工作疏離之孤立感、自我疏離感程度越低。 十三、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專業化系統發展程度越高,教師工作疏離程度越低。 十四、國民中學學校組織結構權威階層、專業自主、及不講人情對教師工作疏離具預測力。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學校組織、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供國民中學、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基隆市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教師兼任園主任的意願及影響因素之研究
    (2024) 謝昕妤; Hsieh, Hsin-Yu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校院標竿學習運作機制之研究
    (2020) 顏君玲; Yen, Chun-Ling
    為適應全球化快速轉變,高等教育的世界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大學不得不有新的經營管理思維接受挑戰。為回應這些轉變及新環境的不確定性。大學採用源自企業理論的「標竿學習(Benchmarking)」經營管理技術,著重在改善的精神,其宗旨就在大學因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目前臺灣大學校院在經營上面臨越多複雜的問題,若依據過去經驗為基礎的管理哲學顯然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推動標竿學習運作機制,從其發展背景動機、規劃、執行、困境、考核與成效等大學標竿學習運作面向進行探討。經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大學推動標竿學習許多成效,其一便是結合大學校務研究(IR),進行標竿數據分析、知己知彼,並與標竿學校深入交流,建立更多合作可能性,再者將標竿學習資料累績為校務資料庫,提高大學管理者預測及決策長效性,最終以獲取大學卓越辦學與永續經營願景。 本研究以半結構訪談法為主,針對本研究主題,選取訪談對象,其選取方式以立意取樣為主及滾雪球抽樣為輔,篩選出六間訪談大學,共14位訪談者,分別是各公私立大學領導人與推動標竿學習業務一級主管。此外,本研究屬於策略規劃、機構經營管理及高等教育政策分析等「教育」與「企業管理」跨領域議題範疇,另邀請3位標竿學習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與研究,俾利探究本研究之目的。 研究者綜合文獻及訪談資料,得到結論如下: 一、【背景與動機面】大學標竿學習機制在推動前必須充分考量環境背景因素與大學動機需求。 二、【規劃面】大學標竿學習運作機制是一系列策略管理計畫,其運作流程可從「規劃、探尋及篩選、分析、執行、考核與成效應用」五項階來段著手。 三、【規劃面】大學推動標竿學習之策略規劃要件包含:明確願景目標、領導者支持、組成執行團隊、確認學習對象與標的、結合外部計畫、盤點內部資源、及凝聚成員共識。 四、【執行面】大學推動標竿學習運作策略,內部組織以「建構學習型大學」為目標,並連結校內教與學及國際化計畫,且強化與標竿對象合作關係。 五、【執行面】目前大學標竿學習運作類型多元,多類型相互併用,能補足大學發展眾多領域需求。 六、【推動困境面】大學推動標竿學習運作機制,包含大學機構內外資源及實際操作面等問題,推動標竿學習最大阻礙,尤以「人力」影響甚大。 七、【考核面】大學推動標竿學習運作,儼然是一套「品質改善」與「績效考核」功能兼具之機制。 八、【成效應用】大學推動標竿學習,對內作用促使校內成員共同參與創新;對外作用可深化與標竿學校關係,並提升大學自身國際聲譽與建立品牌形象。 最後,基於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我國之大學校院、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之具體建議。本研究所提出之結論與建議,希冀對各界推動標竿學習作業及規劃機構經營策略有所貢獻。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與補習參與傾向之關係-以家長教育期望為調節變項
    (2023) 吳東穎; Wu, Dong-Yi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學生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補習參與傾向與家長教育期望之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 (性別、家長月收入、家長教育程度、高中學校聲望、高中學校屬性、高中班級類群) 於各變項上的差異情形,並將家長教育期望作為調節變項,檢視其是否在壓力感受及補習參與之間存有干擾效果。以111學年度大學考招新制上路後的首屆高三考生 (現為大一學生) 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發放與回收之方式收集數據,有效問卷共計404份,並經資料統計分析之後取得結果如下:一、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補習參與傾向及家長教育期望。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會呈現不同程度的補習參與傾向。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會知覺到不同程度的家長教育期望。五、學生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程度越高,會連帶使其補習參與傾向程度提升。六、學生的家長教育期望程度越高,會連帶使其補習參與傾向程度提升。七、學生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對其補習參與傾向之影響會受到家長教育期望的程度而有所改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校創新經營對家長選校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服務品質與學校形象為中介變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12-??) 劉祥熹; 陳玉娟; 鄭筱慧; Hsiang-Hsi Liu; Yu-Chuan Chen; Hsiao-Hui Cheng
    本研究目的在剖析以服務品質與學校形象為中介變項下,學校創新經營對家長選校意願的影響狀況,進而提出公立國民中學經營策略上之見解與作法,以提供公立國民中學於創新經營、服務品質與學校形象方面之策略建議。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蒐集實證資料,並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學校創新經營對服務品質與學校形象皆呈現正面的影響效果、服務品質與學校形象對選校意願呈現正面的影響效果、服務品質對學校形象呈現正面的影響效果,服務品質與學校形象於本研究模式中扮演重要的中介性角色;最後,研究者依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校管理模式與學生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教師教學投入與教學支援為中介變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1-09-??) 陳玉娟; Yu-Chuan Chen
    本研究目的係在釐清學校管理模式、教師教學投入、教學支援及學生偏差行為的內涵,進而驗證此四個變項之間的關係、確認本研究所建構之結構方程模式與觀察資料間的適配程度與模式是否成立。為了達成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利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於2015年進行之實證調查活動,請學校校長或是由校長所指定之學校人士,依目前所服務學校的實際狀況進行填答,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4,530份。研究者挑選符合變項定義之題項為衡量變項,利用IBM SPSS Statistic 2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探究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並利用AMOS進行結構方程模式驗證,以瞭解本研究所建構之方程模式是否適配。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的七項假設皆成立,且建構之結構方程模式達到適配標準。綜言之,研究支持:一、學校管理模式對教師教學投入、教學支援及學生偏差行為有直接影響;二、教師教學投入對學生偏差行為具有直接影響效果;三、教學支援對於學生偏差行為亦具有直接影響效果;四、教師教學投入與教學支援亦扮演中介變數角色,學校管理模式可以利用前述兩者作為中介變數,間接影響學生偏差行為表現狀況。立基於上述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供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實習學生對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相關性之研究
    (2022) 楊喻晴; Yang, Yu-Ching
    本研究旨在了解實習學生的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狀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實習學生的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之差異,以及探究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間之相關情形。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108、109學年度參與新制教育實習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回收問卷共計335份,有效問卷共計333份,整體回收率為99.40%。研究工具採研究者自編之「實習學生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問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主要透過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實習學生對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之現況為中等程度以上,其中以「實習學校辦理教育實習的滿意度」為最高。二、實習學生對任教承諾之現況為中高程度以上,其中以「學生學習的承諾」為最高。三、部分不同背景變項的實習學生在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與任教承諾上有差異。(一)不同「實習學校規模」之實習學生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中以「37班以上」最為滿意。(二)不同「實習學校規模」之實習學生任教承諾差異存在,其中以「37班以上」的任教承諾為最高。四、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整體與各構面及任教承諾整體與各構面之間均有顯著相關。五、新制教育實習滿意度對實習學生任教承諾具顯著預測力,且以「實習學校滿意度」對整體任教承諾的預測力最高。根據本研究之發現,提出若干具體建議予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師資培育大學、教育實習機構、實習學生及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少年事件處理法中親職教育輔導與家庭教育法之關係研究--跨領域合作可行性
    (2024) 尤明芳; Yu, Ming-Fang
    《少年事件處理法》是以保障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調整其成長環境、矯治其性格為立法意旨,乃專為處理少年非行及曝險行為而立法,是為事件發生後之處理與補救,考察如何健全家庭功能、增進家人關係以防止少年非行或曝險行為的發生,正符合《家庭教育法》的立法意旨;而《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4條有親職教育輔導的規定,究竟在法院端的實施現況如何,有無困境或者尋求跨領域合作的機會,經過文獻整理後,研究者認為家庭教育是為《少年事件處理法》的護國神山,這二部法律有跨領域合作的空間,但是相關合作的文獻資料甚為缺乏,在行政輔導先行,司法後盾支應的理念架構下,值得教育界與少年司法界之關注與研究。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針對親職教育輔導在實務上的運作,瞭解相關的專業人員認知及作法,探求不同專業跨領域合作的可行性,最後,針對執行親職教育輔導的專業人員及行政機關提供相關的建議,期待有助於我國少年事件處理關於親職教育輔導之發展。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可歸納出以下結論:一、執行的可能性是影響法院裁定親職教育輔導的重要因素。二、與《少年事件處理法》最相關的家庭教育項目為親職教育、情緒教育。三、接受家庭教育服務的最佳時機點為任何時間、越早越好。四、關於親職教育輔導跨領域合作的法源依據為《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五、運用跨院際少年事件政策協商平台會議,取得共識,作為修法合作的依據。
  • «
  • 1 (current)
  • 2
  • 3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