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顏汝庭"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宋天人感應政治思想之研究
    (2008) 顏汝庭
      本文是以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為討論焦點,關注此一思想在北宋時的發展、變化情形,與當時代的思想氛微。因為董仲舒建立此一思想體系,不論在動機或使用上,皆具有濃厚的政治性,故本文的研究主要從政治的角度著手,並不包括所有天人關係的哲理性討論。   董仲舒建立的天人感應思想,最基本的概念,即認為自然災異的發生,起因君主施政不當,上天依此示警。在此思想影響下,漢人經常將某一人事與某一災異作連結。而這套思想內涵在董仲舒之後,經許多漢儒的詮釋,並與讖緯相結合,使內涵更加擴充。這套思想至魏晉時仍繼續流行,但只限於政治領域,學術領域則以玄學為主。至唐代,開始出現大規模批評天人感應思想的言論,但當時少有直指天人感應思想的理論核心進行攻擊。   北宋建國初期,基於國家政權合法性的需求,天命思想被大量運用。因此可見大臣以「天災為時數」的言論回應君主;亦可見天書事件中充斥祥瑞和天命思想。但相對地,也有不斷持批評天書事件的朝臣。在學術上,也有儒者對作為天人感應思想依據的《尚書.洪範》進行反五行災異的理論改造工作。 北宋中晚期的天人感應思想在質與量上都有重大突破。當中雖有持傳統天人感應思想者,但他們更側重兩點:一為自省修德;一為行事應發自內心與至誠。另持天人不相關者也大量出現。此外,亦有言論矛盾者,這可能是基於政治的考量。且對北宋這些大臣而言,不論接受天人是否直接相關,上天譴告的意義都比不上對人世事務的處理。而且,天人不相關的政治思想已成為當時的論述方式,這在唐以前的政治論述中是不存在的。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近二十年來兩岸宋代婦女史研究概況(1985-200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5-12-??) 顏汝庭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近二十年來兩岸宋代婦女史研究概況(1985-200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5-12-??) 顏汝庭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