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馮維義"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臺灣南部糖廠「會社住宅」布局規畫與盛行風向之關係(中國地理學會, 2014-12-01) 馮維義; 洪致文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的製糖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從傳統糖廍以獸力、石磨來壓榨甘蔗製糖,改為現代化的新式製糖工場。過去關於新式製糖工場廠區選址規畫的研究,多針對交通、原料、勞工⋯⋯等工業區位進行探討,但針對風向對於廠區內部布局之研究較少且不完整,新式製糖工場的設置若未考量當地製糖季期間的盛行風向,則會使廠區職工生活在廢氣汙染與惡臭中。本研究以現代的氣候分析技術,探討日本統治時期各製糖所風場狀況與廠區會社住宅配置之間的關係,主要結果有 : 一、本研究將各糖廠依設立時間進行分析,發現較前期設立的糖廠宿舍區為中、高度風險的比例較多,後期的比例較少;顯示隨著各製糖會社在台灣興建糖廠經驗的累積,在進行廠區布局時,開始重視製糖季的盛行風風向,並避免將宿舍區設於工廠區的下風處,降低製糖工場作業產生之汙染物吹入宿舍區的風險。二、各製糖會社在規劃廠區與會社住宅時的模式有所差異。台灣製糖與明治製糖兩間公司,除了在台灣設立的第一間新式製糖工場(橋頭製糖所、蕭壠製糖所)外,其後設立的工場,皆非常注重當地於製糖季期間的盛行風風向;而東洋製糖與王雪農設立的製糖工場,則未將盛行風風向納入優先考量。由此可知,不同製糖會社對於盛行風向與會社住宅的布局規劃理念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