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7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陸高中勞動技術科教育內容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1996-11-01) 余鑑; 蔡養正; 方崇雄; 邱素沁; 賴志樫本研究係透過內容分析法來探討大陸高中勞動技術課程內容,並比較兩岸相關課程,及分析大陸地區小學、初中、高中三階段勞動技術課程內容的銜接情形。其中應用了意識型態、工業生產勞動教材內容、農業生產勞動教材內容三種分析表。所得結論摘述如下: 教學內容銜接大陸高中階段勞動技術課程內涵,主要包括工業生產與農業生產勞動二部份。 中小學各技術系列教學內容的銜接,尚稱良好。編排具統整性。 大陸地區高中勞技課程和台灣地區高中課程標準,編訂時間雖前後相差近十年,教學目標、課程結構及教學內容均相當新穎,各具特色。Item 技術創造力量表之建構研究:資訊家電產品設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07-31) 方崇雄; 游光昭; 蘇照雅Item 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培養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自然環境策略(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1-07-31) 方崇雄; 游光昭Item 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培養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自然環境策略(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0-07-31) 方崇雄; 游光昭Item 問題導向的科技素養活動設計(1999-03-05) 李大偉; 林義夫; 余鑑; 方崇雄; 蔡錫濤; 黃能堂; 游光昭; 王鼎銘; 朱益賢Item 數學/科學/科技統整課程與國中生創造力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8-12-01) 方崇雄; 游光昭; 林坤誼本研究旨在探討MST統整課程對培育國中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方法採「不相等組前測後測」之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立某國中二年級六個班級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三個班級共88人為實驗組,另外三個班級共81人為對照組,實施為期七週共計14小時的實驗教學。研究工具主要包含「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與「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在透過共變數分析後主要獲得下列結論:(一)在創造性思考活動的流暢力、開放性、獨創力與精密力等四方面,接受MST統整課程的學生表現優於接受傳統課程的學生。(二)在創造性傾向量表的挑戰性方面,接受MST統整課程的學生表現優於接受傳統課程的學生。Item 問題導向的技學素養教學活動(1999-01-01) 李大偉; 林義夫; 余鑑; 方崇雄; 黃能堂; 蔡錫濤; 游光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