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國中學生對英語課的詮釋-ㄧ個班級的民族誌研究
    (2006) 吳玉汝
    本研究運用民族誌的方法,瞭解我國國中學生如何詮釋英語課。學生對於學校的課程,有其獨特的看法,他們將課程分類為「輕鬆的」、「背的」和「理解的」課。英語課是屬於「背的」,因為它不僅單字、片語、句子要背,甚至有時候課文也要背,還有文法,雖然要老師講解,懂了之後規則也是要背的,因此,英語是「背的」課。 學生也會對同學加以分類,他們自己心目中有一個衡量的標準,他們會根據同學的成績、能力和態度將同學分為「變態型」、「正常型」和「廢物型」。 「廢物型」的同學「沒救」的部分在「單字」,因為大部分單字死背、學不會,其它的學習內容就跟著學不來,只好放棄;而「正常型」學生的「沒救」的部分在「片語」與「句子」,「片語」瑣碎不容易記憶,即使勉強記憶,「句子」,也有困擾,因此,常常在「片語」與「句子」的地方停住,無法繼續學習。「變態型」的同學在「文法」學不會,文法複雜,且中英文差異頗大,學生在學習上無法掌控。 國中學生對於學校的課程和同儕,有其獨特的看法與分類,也知道自己在學習上的困境,但是否有能力克服這些困境,除了自己的決心與毅力之外,全靠週遭人、事、物的牽引,尤其是家長的引導。本研究顯示,不同社會階級的家長因為教育價值觀、對子女的教育態度與期望、指導學生課業的能力不同,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