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人格特質、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2022) 廖建銘; Liao, Chien-Ming本研究主旨在探討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的成年人於人格特質、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現況,同時比較其與無童年逆境經驗者之間的差異,並驗證心理韌性在人格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研究以18歲以上之成人,且符合個人在18歲以前經驗任一項童年逆境經驗問卷上的描述者為對象。本研究使用「童年逆境經驗量表」、「中文版簡式五大人格量表」、「Conner-Davidson復原力量表」、「成人生涯認知量表之生涯自我效能分測驗」為研究工具,採取網路問卷之便利取樣方式,再將研究資料以SPSS 23.0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線性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與分析。本研究分析結果如下:第一,有效問卷合計739份。無童年逆境經驗為406份(55%)、至少一項童年逆境經驗者為333份(45%)、四項以上童年逆境經驗者為43份(5.8%)、完全童年逆境經驗者2份(0.27%)。第二,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除了神經質,在外向性、嚴謹性、友善性、開放性、心理韌性以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得分皆低於無童年逆境經驗者。第三,成人童年逆境經驗之有無在性別、職業類型以及自覺健康(身體健康、情緒、失眠困擾、自殺念頭)上有顯著差異;在年齡、教育程度、工作性質、工作任職時間以及宗教信仰上則無顯著差異。而再探究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性別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的現況,其於職業類型與自覺健康(身體健康、情緒、失眠困擾、自殺念頭)有顯著差異,在工作任職時間上則無顯著差異。第四,在成人童年逆境經驗之有無方面,在外向性、友善性、嚴謹性、神經質、心理韌性以及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在至少一項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性別方面,在外向性、神經質、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在四項以上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性別方面,僅在神經質人格上有顯著差異。在至少一項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自覺健康方面,除了自覺身體健康與所有向度皆達顯著差異;在自覺情緒困擾、自覺失眠困擾,以及曾有自殺念頭上,僅有開放性無顯著差異,其餘向度皆有顯著差異。第五,不同年齡層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僅在開放性沒有顯著差異;不同職業類型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在外向性與友善性上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工作性質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在嚴謹性與神經質有顯著差異;不同工作任職時間的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在嚴謹性、心理韌性以及生涯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第六,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在外向性、友善性、嚴謹性、開放性上呈現中度正相關,在神經質上呈顯中度負相關。而心理韌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則呈現高度正相關。第七,成人童年逆境經驗者之心理韌性完全中介於友善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部分中介於外向性、嚴謹性、神經質、開放性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最後,研究將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的學術研究與建議,作為未來相關研究及實務工作場域參考。Item 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以嘲笑風格為中介變項(2020) 陳昀襄; Chen, Yun-Hsiang過去研究發現,人格特質、嘲笑風格與幸福感兩兩之間皆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然而目前少有研究是針對三者之間的關係來作探討。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臺灣大學生人格特質、嘲笑風格與幸福感之間的關聯,並且進一步檢驗嘲笑風格對五大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的中介效果。研究對象為臺灣大學生共381位。研究方法採用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便利取樣,參與者總共會完成三個量表,分別是「五大人格量表」、「嘲笑風格量表」與「幸福感量表」。主要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人格特質中的外向性、開放性與情緒穩定性,以及嘲笑風格中的喜笑人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男性顯著高於女性;幸福感在性別上則無顯著差異。另一方面,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嘲笑風格在年級上均無顯著差異。2.五大人格特質皆與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嘲笑風格中的怕被笑與幸福感有顯著負相關,喜被笑與幸福感則有顯著正相關。3.怕被笑對於人格特質中的嚴謹性、外向性、友善性及情緒穩定性與幸福感之間的關聯有顯著的部分中介效果,而喜被笑則對於人格特質中的開放性與幸福感的關聯有顯著的部分中介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人格特質,會透過怕被笑與喜被笑間接影響幸福感。最後,建議學校教師以及助人工作者能在教育現場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使用的嘲笑風格,以及其所帶來的效果與影響,將會協助學生增進與同儕間的互動與幸福感。Item 國中教師工作家庭衝突、五大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行為之關係研究(2020) 鄭庭雨; Cheng, Ting-Yu本研究欲探究國中教師工作家庭衝突、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行為的關係。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公立國中共536位教師,有效樣本為506人,男性共134位,女性共372位。將研究所得數據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研究結果如下:一、國中教師的家庭對工作衝突的覺知會因教學年資長短而有顯著的差異。二、國中教師的五大人格特質表現與創新教學行為覺知會因性別而具顯著差異性。三、國中教師之創新教學行為覺知與五大人格特質會因年資長短而產生差異。四、國中教師的創新教學行為覺知與人格特質表現會因子女數目而具顯著差異性。五、五大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行為的相關性皆達顯著正相關,相關性由高至低為友善性、開放性、外向性、勤勉性、情緒穩定性。六、情緒穩定性、友善性、勤勉性人格特質與工作家庭衝突呈負相關。七、國中教師的工作對家庭衝突及五大人格特質對創新教學行為具有顯著預測力。期望本研究結果能對教育工作者、學校及未來相關研究提供有用的基礎。Item 碩士生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研究(2012) 吳欣倫; Hsin-Lun W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碩士生在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間之差異與相關情形,並建構碩士生生涯調適力之因果模式,驗證模式與研究資料的適配性。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28所大專院校、76個研究所碩士班學生,進行「人格特質量表」、「自我效能分量表」與「生涯調適力分量表」三份測量工具的實施。填答有效問卷的研究參與者共644人,其中男性245人,女性419人,年齡介於21至50歲(平均年齡為25.2歲)。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碩士生整體人格特質在性別、年級、年齡、科系類別、工作經驗與婚姻狀況等背景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二、碩士生整體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年齡、科系類別、工作經驗與婚姻狀況等背景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三、碩士生整體生涯調適力在年齡、科系類別、工作經驗與婚姻狀況等背景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四、碩士生的人格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間有三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五、碩士生的人格特質與生涯調適力間有三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六、碩士生的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間有二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且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七、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修正因果模式從本研究資料獲得部分支持。其中人格特質與生涯調適力、生涯調適力與生涯自我效能、人格特質與生涯自我效能皆有直接因果關係存在。此外人格特質亦透過生涯調適力間接影響生涯自我效能。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針對碩士生生涯輔導與諮商工作以及未來研究等相關具體建議。Item 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五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2009) 林水見; Shui-Chien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之幽默風格、嘲笑風格及五大人格特質的差異情形,以及彼此間之關係。以「幽默風格量表」、「嘲笑風格量表」、「Mini Markers量表」為研究工具,採用分層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全台北、中、南、東四區域及台北市、高雄市,共抽樣二十六校1398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1.高中職學生在幽默風格方面,親和型和自我貶抑型有差異;嘲笑風格方面,「喜被笑」和性別有交互作用;人格特質方面,在「開放性」與「情緒穩定性」有差異。2.不同性別學生之幽默風格在親和型、自我提升型與攻擊型幽默風格有差異;在人格特質之「外向性」、「親和性」、「開放性」、「情緒穩定性」有差異。3.高中職學生人格特質的「外向性」、「親和性」、「開放性」、「情緒穩定性」能分別預測四種幽默風格。4.高中職學生人格特質之「外向性」、「開放性」能預測嘲笑風格之「喜被笑」和「喜笑人」,「嚴謹性」能預測「怕被笑」,「親和性」能預測「喜被笑」,「情緒穩定性」負向預測三種嘲笑風格。5.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之親和型、自我提升型能預測嘲笑風格之「喜被笑」;攻擊型幽默風格能預測「喜被笑」與「喜笑人」;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能預測三種嘲笑風格。Item 我國女性軍訓教官人格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2008) 范華容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軍訓教官的人格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的現況;女性軍訓教官的人格特質、角色壓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與不同背景女性軍訓教官知覺人格特質、角色壓力及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女性軍訓教官人格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為資料蒐集工具,針對全國女性軍訓教官採立意抽樣進行意見調查。本研究共發出400份問卷,回收372份,有效問卷366份,可用率為93%;問卷資料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子變異數與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及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獲致以下結論。 一、我國女性軍訓教官五大人格特質的分佈程度會影響其工作滿意度。 二、我國女性軍訓教官對於事物經驗的開放性、活躍思考及願意接受新思維的程度較高。 三、我國女性軍訓教官對角色壓力的感受度愈高,其工作滿意度則相對愈低。 四、我國女性軍訓教官對角色壓力的感受屬於低程度情形。 五、我國女性軍訓教官謹慎性人格特質與角色壓力有交互作用關係,影響其工作滿意度。 六、不同背景女性軍訓教官對人格特質的知覺會有所差異。 七、不同背景女性軍訓教官對角色壓力的知覺會有所差異。 八、不同背景女性軍訓教官對工作滿意度的知覺會有所差異。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供相關單位等之參考。 一、對教育主管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大專校院教官退場機制以保障其權益 (二)建立合理人事升遷管道 (三)增加五大人格特質測驗作為招募適任教官之參考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營造有利培養具正向人格特質的組織氣氛 (二)學務處應適切調整人力資源,降低女性軍訓教官的角色壓力 (三)提供女性軍訓教官社會支持系統 三、對女性軍訓教官的建議 (一)積極參與在職進修,以提升個人專業知能 (二)釐清多重角色扮演的份際,以符應不同角色期待 (三)深入瞭解自我人格特質類型與傾向,以為生涯發展規劃之參考 四、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一)就研究方法而言,若兼採訪問調查法,能更深入了解受試者對研究變項知覺的差異情形,據以提出更豐富與深化的研究發現。 (二)就研究樣本而言,若能將其他單位現職女性軍官納入研究範圍,不 僅能提供教育部制定政策的考量,還能提供國防部在女性軍官任務 及職務分配的參考。 關鍵詞:女性軍訓教官 五大人格特質 角色壓力 工作滿意度Item 人格特質、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成年人為例(2005) 鄭紹可本研究旨在探討五大人格特質、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三方面關係,研究範圍以台北市成年人為樣本,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共發出413份問卷,有效問卷共358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茲將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樣本資料於「人格特質」、「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上發現: (一)休閒參與上之希望參與和實際參與存有落差 (二)「娛樂遊憩性休閒」在希望與實際參與部分皆偏高 (三)「休閒阻礙」以「結構性阻礙」最高 (四)「休閒參與」、「休閒阻礙」男女有別 (五)、「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年齡有別 二、「人格特質」與「休閒參與」之關係上發現: (一)「神經性」特質愈高愈希望參與「娛樂遊憩性休閒」 (二)高「外向性」、「開放性」特質者喜好參與休閒 (三)高「友善性」特質者偏好參與「社交服務性休閒」 (四)高「嚴謹性」特質者需要放鬆一下 三、「人格特質」與「休閒阻礙」之關係上發現: (一)「神經性」特質高者「休閒阻礙」亦高 (二)「外向性」特質高者較無「休閒阻礙」 (三)「開放性」特質高者「參與多,感受多,結構性阻礙多」 四、「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關係上發現: 「休閒阻礙」與知識藝術性、娛樂遊憩性、閒意放鬆性休閒呈現低顯著相關。 本研究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政府政策、休閒產業經營、休閒教育、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臺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五大人格特質與情緒性飲食之研究(2009) 黃湘玲; HSIANG-LING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五大人格特質與情緒性飲食之關係。研究採用立意取樣,抽取臺北市六所國中,共發出480份問卷,回收470份,有效回收率為97.92%。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研究工具包括課業壓力量表 (Abouserie, 1994 ; Kohn& Frazer, 1986 ; Kouzma & Kennedy, 2004)、五大人格特質量表(Costa & McCrae, 1992)、情緒性飲食量表(Van Strien, Frijters, Bergers, & Defares, 1986)、個人基本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迴歸進行統計考驗分析資料。研究結果:(1)國中生情緒性飲食的情形不普遍。(2)九年級生的情緒性飲食顯著高於七年級生。(3)不同的身體質量指數與一週外食頻率的國中生在情緒性飲食傾向上未達顯著差異。(4)國中生課業壓力與情緒性飲食的關係為正相關。(5)國中生五大人格特質之「神經質」及「外向性」中之「好冒險/引人注目」與情緒性飲食為正相關。建議教育工作者面對人格特質具精神敏感與喜好社交之國中生,抒解他們的課業壓力,以減緩情緒性飲食之傾向。Item 探討大學生五大人格特質與健康認知對健康行為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6-12-??) 黃瀞瑢; 鄭嫥嫥; Ching-Jung Huang, Chuan-Chuan Cheng本研究目的是探討五大人格特質與健康認知對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方法採用便利取樣,經由網路收發自評問卷,調查臺灣的大專院校學生,最後共得328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健康認知確實可以預測其健康行為。五種人格特質傾向的大學生,從事促進各種健康行為的頻率也不盡相同:一、外向性人格傾向者更常從事促進生理與心理層面的健康行為;二、和善性人格傾向者更常從事促進社會層面的健康行為;三、經驗開放性人格傾向者更常促進靈性層面的健康行為;四、神經質人格傾向者顯著地較少從事各層面的健康促進行為,尤其是促進生理與心理層面的健康行為;五、持安寧幸福感健康認知取向的大學生傾向於從事促進心理、社會與靈性層面的健康行為。研究結果驗證五大人格特質理論用於解釋健康行為的適切性。本研究結果除了可供學術參考,還可作為教育輔導單位推廣學生健康行為的依據,以降低學生危害健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