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男性參與樂齡學習的空間經驗之探究(2022) 王怡婷; Wang, Chris樂齡學習中心是透過國家政策提供規範性的教育與學習機會,企圖營造一個讓老年社會秩序趨於一致化的有益空間;本研究從空間面向切入,用一種新的視角處理高齡學習議題,將幾個看來好像屬於不同領域的現象,用空間的線索串連起來,藉由探索男性參與樂齡學習的空間經驗,進一步理解參與樂齡學習的高齡男性的輪廓、及其在女性化空間中所採取的因應策略與自我實踐的取徑。本研究以半結構深度訪談法針對四個樂齡中心、八位55歲以上、參與樂齡學習超過一年以上之研究對象進行訪談,並採用主軸編碼方式進行資料分析,歸納出下參與樂齡學習的男性學員具備下列幾個特點:(一)力行活動理論且獨立自主(二)學習是以參與為目的(三)以創造個人優勢建構重要感(四)善用網際網路社群媒體延伸自我(五)對新樂齡族具有高度認同。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一)針對退休族群:1.應積極參與樂齡學習不僅可以維持社會參與、建構活躍的老年生活,也可達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的目標;2.參與學習時可以轉化退休前在職場上儲備的能力、知識與技能、專長;3.在團體中建構個人優勢,即使不擔任幹部也可以在團體中一展所長,展露頭角;4.利用現成的網際網路社群媒體,掌握其既隱匿又顯露的特性,建構人際網絡,拓展生活視野。(二)針對樂齡中心:1.輔導或培訓具有特殊專長之男性學員成為中心資源,令其在課程網路社群中負責特殊任務;2.引導具有專長的學員共同建構專業的男性形象;3.拍攝相關短影片,安排在各樂齡學習網際網路社群媒體上傳播,不僅有助於樂齡行銷,更有助於男性族群招生。(三)針對未來研究建議:1.研究場域可由都會擴展到鄉村;2.將研究對象的學習年資與世代差異以及樂齡中心的整體課程納入研究範疇;3.訪談者不妨加入男性樂齡者。Item 女同志家長與子女性別角色態度之個案研究(2021) 陳佳妤; Chen, Chia-Yu2019年5月17日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國家,也掀起大眾對於同志育兒的討論,對於同志是否為適切的父母、對子女的性別角色態度是否有不良影響,國外的研究已有相當多的研究及論述,但在臺灣還未有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討女同志家長與子女的性別角色態度,及其之間的關係,並以一對女同志家長與其10歲及5歲子女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之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研究資料包含訪談逐字稿、參與觀察紀錄、媒體公開資訊、女同志家長社群媒體內容,將以上資料進行分析,所得的結果如下:一、 女同志家長擁有非二元且平等的性別角色態度。二、 兒童階段的女同志家庭子女擁有彈性的性別角色態度,認為每個「人」在外在形象、玩具選擇、性別氣質及未來職業都不需受性別限制,家庭組成也不一定是一男一女,更反對加諸於女性的性別刻板,因此會主動反擊性別刻板的言論。三、 幼兒階段的女同志家庭子女受發展限制及環境影響,認為男、女之間有條明確且不容跨越的界線,但因其性別角色行為與性別角色態度有衝突,因此認為自己想當男生。四、 女同志家長不受性別框架的教養以及跳脫性別的親職示範傳遞性別角色態度給子女,但子女不一定會和家長同樣擁有開放的性別角色態度。基於研究結果,對教育人員、家長、未來研究提出學術與實務之建議,期望社會能嘗試拒絕刻板的性別角色態度,也對於女同志家庭有更多的認識。Item 班級脈絡與性別角色態度:友誼網絡位置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3-??) 楊天盾; 熊瑞梅; 盧科位; Tien-Tun Yang, Ray-May Hsung, Ke-Wei Lu本研究從社會脈絡的觀點,探討不同性別組成的班級脈絡對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同時透過友誼網絡中不同的結構位置,展現脈絡所型塑的社會規範力量對性別角色態度的社會影響過程。本研究使用中研院「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的調查資料做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混合性別的班級(mixed-gender class)中,男生在混合班中的性別角色態度比單一性別男生班更傳統;女生在混合班中的性別角色態度比單一性別女生班更傳統。在混合性別的社會脈絡中,學生的行為與態度似乎更加符合一般傳統性別角色態度的期待。同時,友誼網絡位置的影響,不論是個體在班級中受歡迎的程度(indegree centrality)或結構受限的程度(constraint),當個體性別角色態度愈符合所屬的班級脈絡所展現的性別角色態度規範,個體就愈受歡迎,並且愈有自信去接觸班級中其他具異質性的小群體。Item 國中生性別角色態度與同性戀態度之關係研究(2015) 紀曉穎; Chi, Hsiao-Y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性別角色態度與同性戀態度之間的關係。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為範圍進行隨機抽樣,得到十二所學校共766名國中生為有效樣本。研究工具為「國中生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及「國中生同性戀態度量表」。問卷資料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性別角色態度之現況趨向現代先進。 二、國中生同性戀態度之現況趨向正向支持。 三、不同性別、年級、宗教信仰虔誠度之國中生在性別角色態度上呈現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級、宗教信仰虔誠度之國中生在同性戀態度上呈現顯著差異。 五、國中生性別角色態度與同性戀態度兩者之間有正相關。 六、國中生性別角色態度對同性戀態度之預測力達39%~42%間。Item 班級脈絡與性別角色態度:友誼網絡位置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3-??) 楊天盾; 熊瑞梅; 盧科位; Tien-Tun Yang, Ray-May Hsung, Ke-Wei Lu本研究從社會脈絡的觀點,探討不同性別組成的班級脈絡對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同時透過友誼網絡中不同的結構位置,展現脈絡所型塑的社會規範力量對性別角色態度的社會影響過程。本研究使用中研院「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的調查資料做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混合性別的班級(mixed-gender class)中,男生在混合班中的性別角色態度比單一性別男生班更傳統;女生在混合班中的性別角色態度比單一性別女生班更傳統。在混合性別的社會脈絡中,學生的行為與態度似乎更加符合一般傳統性別角色態度的期待。同時,友誼網絡位置的影響,不論是個體在班級中受歡迎的程度(indegree centrality)或結構受限的程度(constraint),當個體性別角色態度愈符合所屬的班級脈絡所展現的性別角色態度規範,個體就愈受歡迎,並且愈有自信去接觸班級中其他具異質性的小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