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選修游泳課女大學生的體型不滿意度與社會體型焦慮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0-06-01) 李麗晶; 林季燕; 卓俊伶
    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女生在游泳池情境下,其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與體型不滿意度之關聯,以及不同等級之BMI與體型不滿意度,在社會體型焦慮上的差異。經立意取樣選取5所大學選修游泳課的大學女生(共242名,平均年齡19.8+1.0歲),於學期末施以社會體型焦慮量表及體型不滿意度量表;資料以卡方檢定、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進行分析,獲得以下結果:一、BMI和體型不滿意度有關聯;BMI為理想群的大學女生,在體型不滿意程度有13.9%屬於輕度,32.2%為中度,24.9%為高度;二、高度自我體型不滿意的大學女生在社會體型焦慮顯著高於輕度與中度體型不滿意者。根據結果,本研究發現多數的大學女生在游泳池情境中仍具有不切實際追求纖細體型傾向;高度自我體型不滿意與社會體型焦慮有緊密關聯。最後針對擔憂他人評量身材所產生的負面心理壓力,提出實務應用及後續研究之相關建議。
  • Item
    水適能運動的概念與實務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9-06-01) 李麗晶; 卓俊伶
    水中體適能運動(簡稱水適能運動)(water or aquatic fitness),有別於游泳技巧採身體平行於水面,而是特意採非流線型的身體姿勢,製造拖曳阻力,產生足夠的運動強度以提升體適能,長期參與水適能運動不但可增進體適能,也可改善心理健康。然而,安全而且有效的水適能運動,有賴教學者充分利用水的特性,設計適合不同體能程度、族群及技能水準的學員。本文首先定義水適能運動,接著引證參與水適能運動的健康效益研究,提供水體適能運動教學要領,最後說明健康體適能訓練原則應用於水適能運動,以及運動處方的建議,包括心肺、肌肉適能、柔軟度及身體組成,並以一般大學生及健康成年人爲對象,提供一堂淺水水適能運動之課程範例。
  • Item
    身體活動和老人憂鬱症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8-06-01) 李麗晶; 卓俊伶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20年時,憂鬱症將會躍居全球重大疾病第二名,臺灣老人的憂鬱症逐漸受到公共衛生、醫學及運動科學界的重視,有鑒於老人憂鬱症帶給社會醫療的龐大負擔,因此對老人憂鬱症的重視刻不容緩。活躍的生活型態可提昇身體活動量,減緩因老化引起的慢性疾病及許多心理上的負面想法,進而提昇老人的生活品質並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所以有必要了解身體活動與老人憂鬱症的關係及影響。針對憂鬱老人的身體活動設計時,應考慮能融入心肺功能、肌力、柔軟、平衡及身心紓緩等要素的活動型態,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則必須依照個人的健康及體能狀況採彈性及變化,另外,本文提出身體活動減緩憂鬱機制方面的建議爲:運動的同伴、指導員、場地、氣氛、社會支持等。
  • Item
    學生運動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2008-05-01) 李麗晶; 劉潔心; 季力康; 卓俊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