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男子室內拔河運動技術想像、創新與實踐之生命敘說與反思
    (2015) 陳建文; Chen,Chien-Wen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身為尋求拔河技術創新,在科學、知識管理、身體實踐哲學與想像間返復尋找答案之生命經驗,採取基進反思的方式進行自敘與團體共敘,於知識管理之角度,將男子拔河技術想像、創新至實踐,依技術流變、技術動作形態流變內涵、戰術演變、技術體感語彙的選擇與實踐、我的技術、戰術、身體概念與心理狀態的演變,與外在的選才機制與體重運用等十個面向之時間歷程與流變內涵與脈絡,綜整成技術之溯源與流變、體感技術語彙之選擇、我的身體蹤跡、技戰術之想像與創新與實踐等四個層面,進行男子室內拔河技術知識的轉化與分享。再依基進反思的精神從中反思研究者自身對身體概念的掌握與形成歷程,在神經認知語言學、國術與武俠的身體極限想像中,於科學與哲學、身體與實踐、語言與感知、教練的看與選手的做之間之落差尋找可能的連結路徑與實踐方法,試圖進入非思的技、戰術身體實踐與一窺拔河技術本質之奧義。最後,在自我反思與澄清之後,以「亡命之徒」做為代表臺灣非亞奧運項目之男子拔河運動中,教練與選手最無奈的生命之歌。期望本研究分享之拔河技術知識,能作為國內、外對拔河運動有興趣之教練與選手從事訓練時之參考,亦希望能為運動身心實踐研究,帶來一個不同的想像路徑。
  • Item
    女同志運動參與考量因素、身份認同、現身情形對運動參與意願之研究
    (2005) 陳建文; Chien-Wen,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女同志運動參與情形、運動參與考量因素、身份認同、現身情形與運動參與意願的現況與分析,透過紙本問卷及網路問卷調查,以282位參與運動及運動聚會的女同志為研究對象,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F考驗、薛費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統計分析,並針對調查結果,從受試者中選出11位受訪者,進行第二階段訪談,最後將訪談結果與統計結果綜整討論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灣的運動情境對女同志而言尚屬和善,女同志活躍在運動場域中,其月收入、學歷、運動等級、運動參與頻率皆高於我國一般女性,且不同性屬女同志呈現出不同、多元的生命丰采。 二、女同志參與運動考量有其特殊性,以「運動訴求」與「同志活動與認同」為主要考量因素,且認為運動參與對女同志身份認同有正面影響,在參與一般運動時之現身程度最低,參與運動聚會時之現身程度趨近於完全公開。 三、參與運動女同志之工作環境異性戀意識愈強、年紀愈大、學歷愈高、T性愈弱,其運動參與意願及行為受影響的程度愈高。 四、本研究證實運動參與考量因素、身份認同與現身情形三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且會影響其運動參與意願及行為;而「運動訴求」、「同志活動與認同」、「社會認同」與「參與運動聚會的現身情形」等因素對女同志運動參與意願最具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指出運動場域中拉子存在的事實及其所擁有的市場潛力與價值,並擬出提升女同志參與運動及運動聚會之具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