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7

:::

起源與展望

緣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是國內師範教育的先驅,更是教育研究的重鎮。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努力耕耘,不只培育中學的優秀師資,也造就國內外諸多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術研究與教學人才。臺灣師大教育學系的課程與教學學群更有悠久歷史、豐富的師資與研究資源,已培育無數「課程與教學」專長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專業人才。過去這些人才與教育系本身在國內的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中,不僅扮演推手與實踐者的角色,更是理念引導與批判意識催化的改革者。

        為因應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與提昇全球學術發展的競爭力,本校自九十六學年度起推動「一系多所」方案。教育學系為配合此發展方向,乃在組織結構上進行有效的整合與重組。因此課程與教學學群乃申請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並於民國九十九年正式招生,下設碩士班及博士班。期許透過設所,整合與深化課程與教學研究能量,並培育優秀的學術研究人才。

展望

        本所著重以下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 深究課程與教學基礎理論:
       本所將深化與整合課程與教學之基礎理論,並連結重要理論與本土議題,以厚植並發展建構本土理論。本所亦將進行國內外課程與教學之比較研究,瞭解國際課程改革動態,藉由比較、分析與自我批判,不斷開創研究新知。   
(二) 多元化與創新化方法論課程:
       本所除分別開設量化與質性研究的入門與進階課程,並針對不同學術領域的研究性質開設新興研究方法課程,以培養學生多元的研究能力。

(三) 關注課程與教學新興議題:
       本所尤其積極關注本土化的教育研究,強調社會變遷之下,課程與教學的新興議題研究。本所亦持續發展整合型研究計畫,以統整本所與外校研究人才,共同探究課程與教學新興議題。             

(四) 實務精進與教師專業發展:
       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本所將持續開設相關的碩士專班,以精進教師的課程與教學實務,加強師資培訓與進修的專業化與優質化。

(五) 推展國際學術交流與跨國研究合作:
       除了本所教師目前正在進行的國際研究專案,本所亦將藉由姊妹校與其他國內外大學與研究中心,繼續擴展國際合作的研究網絡。同時,將陸續與國內外著名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交換學生或講學,並與國外學校合作開課,共同指導學生,逐步推向雙聯學制。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自我調整學習對不同能力水準國小四年級學童計算流暢性與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
    (2018) 葉敏; Yeh, Mi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調整學習之計算流暢性課程對不同能力水準國小四年級學童計算流暢性、數學態度及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的影響,並進一步了解不同能力水準的學童在歸因、自我紀錄及自我滿意度的差異。單一組前測後測實驗設計,方便取樣苗栗縣頭份市及新竹市香山區各兩所小學的兩班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之高能力學童21人、低能力學童25人,共46人。另外,以參照組之高能力學童22人、低能力學童19人作為實驗組四年級計算測驗的參照對象。實驗組實施11週的自我調整學習之計算流暢性課程,每週兩節課,共770分鐘。實驗介入包括目標設定、計算錯誤題型講解、自我調整小組討論等,約每5至6堂課循環一次,共進行三次自我調整學習。參照組不進行任何實驗介入。最後,以數學態度問卷、基礎計算評量及四年級計算測驗檢視高、低能力學生的進步情形。以自我調整微觀分析檢視實驗組學童的歸因、自我紀錄、滿意度。資料處理方面,量化資料以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質性資料以百分比、總數及描述性統計量比較兩組的差異。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實驗組在四年級計算流暢性表現顯著高於參照組,但高、低能力與實驗、參照組在四年級計算流暢性無交互作用。 二、 實驗組之低能力學童在基礎計算流暢性的進步分數顯著高於高能力學童。 三、 實驗組學童的數學自信及數學興趣皆有正向影響,高能力及低能力學童在數學自信及數學興趣的進步幅度皆無顯著差異。 四、 實驗組學童經實驗後,第二次歸因多將學業成敗歸因為內在不穩定因素,高能力及低能力學童在不同週計算流暢性練習的學習參與程度更好,且低成就學童自我紀錄的正向效果較好。 五、 實驗組學童的計算流暢性小考表現更好,但兩次的自我滿意度無顯著進步,高能力及低能力學童在計算流暢性小考進步幅度無顯著差異。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介入對實驗組學童的計算流暢性、數學態度有進步且學習參與程度越積極,在第三次的學業成敗歸因為內在不穩定因素。對低能力學生的自我紀錄及基礎計算流暢性的效果較好。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對自我調整學習之計算流暢性教學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