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湘居士之相命活動及其相學(1976~2014)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5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文以蕭湘居士之相命活動及其相學興起背景、過程和特色為主軸,嘗試勾勒出戰後臺灣相學發展的脈絡,並關注相學發展與社會結構變遷之間的關係,分析現代相學為順應時代所展現的調適性,並進一步探討隱含在相命文化下的社會思維。期使藉由理性的分析檢視相學「科學包裝」下的具體驗證,瞭解其做為一種識人文化的本質,幫助大眾對未知領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傳統相學自先秦萌芽至明清大成,構築且完善相學的體系。民國時期由於通訊、印刷技術的進步,加上西方新相學與科學理論的引進,促成傳統相學的現代轉型。戰後臺灣承續傳統中國相學基礎,與日治時期的科學實用思維,並順應相學的西學化、實證化與除魅化,使傳統相學在臺灣逐漸實現了現代轉型。透過相學教材的編撰,函授方式的傳播,與相命學術社團的成立,使相學研究開始組織化與系統化。1980年代後政、經的巨大變動帶動相命活動的風潮,臺灣相學的發展也呈現大眾化與商業化的趨勢。
戰後臺灣相學發展的歷程中,蕭湘居士的崛起具備了主觀與客觀的因素,代表一個掌握現代相學走向,迎合時代需求而成功的個案。透過「科學化」的包裝方式、擅長的廣告行銷與自圓其說的能力,成功在相命界聲名鵲起。隨著相學著作的編寫、相學課程的開設,與中華民國人相學會的創建,逐步建立以蕭湘居士為中心的相學體系。而透過學會的運作與蕭湘學生在相命界的多元發展,可以反映相學順應時代的演進,並體現相命多元發展與大眾化的趨勢。
然而,蕭湘相學的「科學化」論述,呈現許多武斷、臆測等無法以科學檢驗之處,「科學相法」之宣稱乃言過其實。筆者認為,此種透過直觀方式觀察人事物,其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因此以「常識相法」的角度看待,應更為貼切。
Description
Keywords
相學, 相命, 科學化, 蕭湘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