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勢阿美族Ilisin 豐年祭 田野檔案之數位化保存-以1999 年錢善華、林道生採集的水璉、月眉、光榮部落為例

dc.contributor黃均人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陳佳宜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11:57:04Z
dc.date.available2015-8-26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11:57:04Z
dc.date.issued2010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西元2000年之後,數位化概念與實施成為國家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經過幾年間的籌備與推動,於是有了「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在這國家型計劃之下又有其他類別分項,筆者曾參與了內容發展分項計劃的「提琴理想國-奇美博物館提琴收藏數位典藏計畫」,與「原音之美-阿美族與排灣族歌謠數位典藏計劃」,有了此經驗,讓筆者更著力於典藏前人所採集的資料,不只是幫忙轉換過去舊有格式的檔案,也是在典藏現在所發生的歷史,不論是以前珍貴的檔案,或現在正在發生的重要資訊,皆是可以典藏的對象。不只是音樂方面,其他領域方面都是。 本研究以1999年採集花蓮縣壽豐鄉的水璉、月眉、光榮部落的豐年祭為主要的典藏對象,不論是文字、聲音、影像,經過數位化轉檔的方式後,將舊有的資料一一數位化建檔,除了可比原來的檔案保存更久且讀取方便,亦可為台灣的原住民文化資產做好保存的工作。 另外此研究不同以往的紙本資料,還有動態的影音光碟成果,影片的部份包含了,典藏的緣起,數位化轉檔步驟及過程,還有轉換檔案的片段成果,以及林道生先生採集者的人物訪談。另外,各項資料亦有資料光碟保存,原住民族的檔案資料不侷限於紙本論述,也可讓研究的成果或資料加以運用,此研究的成果,如照片、樂譜等亦可承續運用。 為了承續更多的應用面向,將此批檔案建立完善的資料描述,也是典藏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在此研究亦論述如何為建立描述資料,如何應用所學將檔案一一數位化保存,為日後的數位檔案資料預設可以被轉換儲存或應用的準備,資料的數位方式與詳細建立描述資料是此研究的目的,同時亦藉此研究來豐富原住民數位檔案的多樣性。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民族音樂研究所zh_TW
dc.identifierGN0695640162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5640162%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7081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南勢阿美zh_TW
dc.subjectIlisin豐年祭zh_TW
dc.subject數位化保存zh_TW
dc.subject數位典藏zh_TW
dc.subject水璉部落zh_TW
dc.subject月眉部落zh_TW
dc.subject光榮部落zh_TW
dc.subject林道生zh_TW
dc.title南勢阿美族Ilisin 豐年祭 田野檔案之數位化保存-以1999 年錢善華、林道生採集的水璉、月眉、光榮部落為例zh_TW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