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與紀錄-臺灣在日治時期下的日本童謠

dc.contributor黃均人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孫曼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Sun, Man-Li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5T11:54:30Z
dc.date.available2018-08-28
dc.date.available2019-09-05T11:54:30Z
dc.date.issued2018
dc.description.abstract「唱歌」是音樂教育的要項,也是最自然的音樂表現方式,由於筆者目前身為一位母親,一天中需長時間與小孩相處互動,互動方式不外乎是說故事、唱歌、唸詩、跳舞。在這過程中,每當想唱童謠給孩子聽時,腦子都會想該唱哪首童謠呢?哪首童謠是適合他又是值得他學習的。這樣的疑惑,直到某次帶著孩子去上課時,老師唱起了一首歌:「唏哩唏哩嘩啦嘩啦下雨啦;媽媽撐著雨傘來接我…」,並介紹說這首歌是日本童謠改編的…。這時,突然像是解開所有謎團ㄧ樣認定「就是日本童謠了」!為什麼不唱日本童謠給孩子聽呢?類似小星星這種音樂、英文童謠或是臺語童謠,以後他在學校也會學,可是日本童謠他在學校學不到,這時候可以唱給他聽呀!老一輩的人很多都會唱,如果能繼續傳承下去不是很好?就這樣萌生了這個念頭後,便開始很想知道:「日治時期臺灣人都唱些什麼童謠?」進而發展出了想研究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到底都聽了一些什麼歌曲? 因此,本文將以日治時期的臺灣社會作為背景,了解當時的孩童(1918~1945年左右出生,2018年的現年為73~100歲)都聽哪些「日本童謠」,其他語言的童謠與戰後這段時間的日本軍歌童謠則暫不討論。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民族音樂研究所zh_TW
dc.identifierG060291022M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291022M%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6995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日治時期zh_TW
dc.subject日本童謠zh_TW
dc.subject日治時期音樂教育zh_TW
dc.subject兒童文化zh_TW
dc.title傾聽與紀錄-臺灣在日治時期下的日本童謠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60291022m01.pdf
Size:
10.95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