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何函儒"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全幼兒音樂教育在發展特殊幼兒學習成效之實踐及其價值(2020) 何函儒; Ho, Han-Ju全幼兒音樂教育模式為融合音樂教育和音樂治療之跨領域概念,專為所有學齡前幼兒設計的音樂課程。就全幼兒音樂教育實施17年結果來看,全幼兒音樂教育為本土化音樂教育模式,目前已有多篇實徵結果證實全幼兒音樂教育於不同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正向價值,且其研究主題具多元化且研究發表逐年增加。有關全幼兒音樂教育研究發現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有助提升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溝通、注意力、肢體動作與人際互動等能力。研究以2002年至2019年已發表全幼兒音樂教育的實徵研究,探討參與的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其學習概況,且為瞭解實施全幼兒音樂教育之整體學習成效,採錄影分析探討2002年至2019年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學習成長軌跡,以月齡介於48 – 71月就讀某非營利早療機構且接受相同時數課程之390位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為對象,使用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不同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的學習成效。研究結果發現:首先,就整體學習成長軌跡來看,參與全幼兒音樂教育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學習成長軌跡隨參與次數越多其學習成效越好,其中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自我引導、人際互動與社交學習為線性成長曲線,僅自主行為與肢體動作為非線性成長曲線。其次,就個別學習成長軌跡來看,不同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學習之起始狀態與成長速率具個別差異,參加次數與學習成效具關聯性,參與1 – 8週或9 – 16週其語言理解與肢體動作具學習成效,參與1 – 16週其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自我引導、人際互動、社交與肢體動作的學習成效較明顯,惟自主行為較不顯著,整體來看發展遲緩幼兒與智能障礙幼兒較其他特殊需求幼兒的學習成效顯著。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期望以供相關教育與醫療專業人員之教學與復健之參考及相關後續研究。Item 聲音光束對特殊需求幼兒 溝通與動作發展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9-??) 李玲玉; 何函儒; Liza Lee, Han-Ju Ho本研究旨在探討聲音光束對特殊需求幼兒溝通與動作發展之影響。研究對象為32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幼兒,年齡介於40~63個月之間。研究設計音樂育療中介入聲音光束。活動進行為期16週,每週一次,每次40分鐘。研究結果發現:一、音樂育療能增進特殊需求幼兒溝通與動作能力,顯示參與者有正向的成效,且活動兩個月後穩定保留進步成果;二、音樂育療不僅能促進特殊需求幼兒溝通與動作能力,且可進一步瞭解特殊需求幼兒操弄聲音光束「觸動模式」。Item 聲音光束對特殊需求幼兒 溝通與動作發展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9-??) 李玲玉; 何函儒; Liza Lee, Han-Ju Ho本研究旨在探討聲音光束對特殊需求幼兒溝通與動作發展之影響。研究對象為32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幼兒,年齡介於40~63個月之間。研究設計音樂育療中介入聲音光束。活動進行為期16週,每週一次,每次40分鐘。研究結果發現:一、音樂育療能增進特殊需求幼兒溝通與動作能力,顯示參與者有正向的成效,且活動兩個月後穩定保留進步成果;二、音樂育療不僅能促進特殊需求幼兒溝通與動作能力,且可進一步瞭解特殊需求幼兒操弄聲音光束「觸動模式」。Item 語文資優生情感性觀點取替之探討-以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6-12-??) 何函儒; Han-Ju Ho研究為了解小一語文資優生( 簡稱語資生) 情感性觀點取替,發現語資生與非語資生再認情緒表達與辨認因情境引起的情緒無不同。小一語資生在辨認因慾望引起的生氣情緒較明顯,原因是理解事件起因後,以精熟語言指出不合理觀點,非只聚焦情緒表現,而是積極表達意見與提出解決方案,此為語資生面對慾望情緒的社會互動能力。根據結果期望提供語資生情意教育參考,了解語資生情緒理解與社會互動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