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余民寧"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2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教師工作時數與憂鬱的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12-??) 余民寧; 許嘉家; 陳柏霖; Min-Ning Yu; Jia-Jia Syu; Po-LinChen
    工作時數過長,容易讓人處在憂鬱的危機中,尤其工作超過四十小時越多,則憂鬱危機愈高。本研究以全國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教師為對象,希望瞭解是否在教師族群中,工作時數不同,其憂鬱程度也不同,以及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是否能在工作時數與憂鬱程度之間,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樣本,共獲得984位教師的有效樣本,分別以主觀幸福感量表及台灣憂鬱症量表對該批樣本進行測量。研究結果發現:1.教師的工作時數越長,其憂鬱程度有愈高的趨勢;2.不同職別的教師間,工作時數有顯著的不同;3.主觀幸福感可在高中職教師的工作時數與憂鬱程度間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文末並對為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二層次結構方程式模型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12-??) 李仁豪; 余民寧
    本研究目的在介紹並應用多層次結構方程式模型方法學於實際的大樣本資料中。當資料的收集是來自多階段抽樣設計而具有巢套特性時,組內層級的樣本會因為組別 脈絡效果而產生樣本獨立性假設違反的問題,此時應該使用多層次的統計分析技術來避免組內相關所產生的問題。樣本來自PISA 2003 年資料庫中的加拿大948 個學校,包含26,884 位15 歲學生,並選擇其中五個構念共25 個題項或內容領域形成有意義的關係,以作為二層次結構方程式模型的分析範例。經由Mplus 統計軟體分析後,在模型與資料適配度良好的情況下,比較傳統結構方程式模型與二層次結構方程式模型的差異,並對二層次結構方程式模型的組內結構及組間結構 進行解釋。研究結果提出許多新的發現及建議供未來研究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探討影響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9-??) 余民寧; 趙珮晴; 陳嘉成
    本研究參考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選擇模型與興趣模型,建立影響學生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結構關係模型圖,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TIMSS)2003年國中生資料驗證之,試圖探究影響國中學生在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本研究發現,在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興趣模型方面,「數學學習興趣」受「數學結果期待」、「數學自我效能」的直接影響,而「數學成就」則是產生間接影響;至於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選擇模型方面,「選擇數學職業意圖」受「數學結果期待」、「數學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而「數學成就」、「數學自我效能」則是產生間接影響。上述潛在結構並無性別差異存在。最後,本研究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在教育實務應用與未來繼續研究上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試題反應理論分析CES-D 量表不同調查方式的差異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2-??) 李仁豪; 謝進昌; 余民寧; Ren-Hau Li; Jin-Chang Hsieh; Min-Ning Yu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網路問卷與紙本問卷這兩種調查方式是否有所差異,問卷內容是採用國際間廣泛使用的CES-D 憂鬱量表。2400 位樣本分層隨機取自台灣中小學教師,其中共有1141位教師在20 題CES-D 量表上作答,包括535 位網路組及606 位紙本組教師。本研究藉由單參數試題反應理論軟體ConQuest 開發的多向度潛在回歸模組來比較網路問卷組與紙本問卷組在問卷內容上的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儘管網路問卷回收率稍低於紙本問卷,但並未導致兩組受試者在背景變項上有所差異。在問卷內容的比較上,雖然網路問卷組在問卷內容的潛在平均數顯著地低於紙本問卷組,但是並無實質上的重要差異,亦即問卷組別變項對CES-D 量表各因素的解釋力趨近於0。本研究認為仍有必要持續進行調查方式的比較研究,以確認網路問卷是否可取代紙本問卷,以減少研究及社會成本。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僑生與本地生的目標設定、全心學習、意志力及巔峰幸福之模型建構和其差異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06-??) 陳柏霖; 余民寧; 洪兆祥; Po-Lin Chen, Min-Ning Yu, Chao-Hsiang Hung
    本研究旨在比較僑生與本地生的目標設定、全心學習、意志力及巔峰幸福之模型建構和其差異情況。研究對象共計826 位大學生,其中有559 位為僑生,本地生則為267 位。在資料分析上,採用描述統計、t 考驗、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結構方程式模型。研究結果顯示:一、僑生與本地生的全心學習在目標設定對巔峰幸福的路徑關係上,扮演中介角色,而意志力並未對巔峰幸福的路徑達到顯著關係;二、本地生的意志力在目標設定對巔峰幸福扮演中介角色,僑生的意志力則未扮演中介角色;三、本地生及馬來西亞籍僑生在「目標接受」、「意識注意控制」、「內隱注意控制」、「正向情緒」與「勝任要求」上,均顯著高於港澳籍僑生。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高等教育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巔峰型教師的樣貌:圓滿幸福、知覺工作壓力、靈性幸福感及心理健康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9-??) 余民寧; 陳柏霖; 陳玉樺; Min-Ning Yu, Po-Lin Chen, Yu-Hua Chen
    統上,健康的概念被視為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而且必須是同時擁有心理健康的一種完整狀態。教師心理健康狀態,長期以來備受各界所熱衷探討的關鍵議題。本研究旨在了解巔峰型教師的樣貌,探究圓滿幸福、知覺工作壓力、靈性幸福感及心理健康之關係。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隨機抽樣兩批全國中小學教師,共獲得2,400名有效樣本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主觀幸福感短版量表、圓滿幸福量表、靈性幸福感量表、臺灣憂鬱情緒量表。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等分析。研究發現:(1)大多數教師的心理疾病程度偏低,但仍有9.8%的中小學教師群,係屬於幽谷型的心理健康狀態類型;(2)「掙扎型」,共1人(0.1%)、「徬徨型」,共5人(0.2%)、「混亂型」,共54人(2.3%)、「奮戰型」,共50人(2.1%)、「大眾型」,共240人(10%)、「愁善型」,共316人(13.2%)、「顛峰型」,共520人(21.7%)、「滿足型」,共978人(40.8%)、「幽谷型」,共236人(9.8%)。(3)巔峰型教師比起幽谷型教師具有較佳的靈性幸福感、圓滿幸福、知覺較低的工作壓力負荷;(4)巔峰型教師的靈性幸福感在圓滿幸福與憂鬱間扮演調節的角色;(5)巔峰型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在知覺工作壓力與憂鬱間扮演中介的角色。整體而言,巔峰型教師比其他類型教師,具有較好的心理健康狀態與特質。最後依據本研究的發現,提出未來研究的具體方向與相關限制。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幽谷邁向巔峰: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類型與促進因子之探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3-??) 鐘珮純; 余民寧; 許嘉家; 陳柏霖; 趙珮晴; Pei-Chun Chung; Min-Ning Yu; Jia-Jia Syu; Po-Lin Chen; Pei-Ching Chao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目前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類型之分佈情形,並探索教師心理健康之促進因子。本研究以正向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提出心理健康狀態理論模型,並以影響領域特定性假說為理論基礎,探索教師從幽谷邁向巔峰的心理健康狀態之促進因子。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樣本,共獲得1020位有效樣本,分別以主觀幸福感量表、台灣憂鬱症量表、及教師生活瑣事量表進行測量。研究結果發現:1. 大多數教師的心理疾病程度偏低,但仍有21.4%的中小學教師群,係屬於幽谷型的心理健康狀態類型;2. 教師從幽谷邁向巔峰的心理健康狀態之促進因子為正向生活瑣事。文末並針對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各項具體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成年早期與中期樣貌:全心學習、情緒創造、品味能力及圓滿人生之模型建構和其差異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12-??) 陳柏霖; 洪兆祥; 余民寧; Po-Lin Chen, Chao-Hsiang Hung, Min-Ning Yu
    過去研究指出,不同成年期於圓滿人生有差異,但缺乏探究全心學習、情緒創造、品味能力及圓滿人生之關係。本研究旨在探究成年早期與成年中期於全心學習、情緒創造、品味能力及圓滿人生的模式建構和其差異比較。本研究者以616 位成人為對象,藉由實徵資料蒐集,使用描述統計、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成年早期與中期的品味能力於全心學習與圓滿人生之間有中介效果,但情緒創造僅在成年早期的全心學習與圓滿人生間有中介效果;二、成年早期與中期的情緒創造透過品味能力對全心學習與圓滿人生之間扮演遠程中介角色;三、成年中期在新奇產生、變通性、圓滿人生、仁福─正向情緒、玩福─全心投入、和福─意義認同、敬福─勝任要求,以及樂福─樂天知命上的平均得分,均顯著高於成年早期;四、成年早期於情緒準備與情緒新奇上的平均得分,顯著高於成年中期。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生活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各項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討臺灣學生的自律學習:TEPS資料的縱貫性分析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09-??) 趙珮晴; 余民寧; 張芳全; Pei-Ching Chao; Min-Ning Yu; Fang-Chung Chang
    課後學生自主的時間能否自己自律繼續學習,是值得關注的議題。本研究欲瞭解學生從國中到高中自律學習發展情況,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的2,939個追蹤樣本,進行潛在成長曲線模型分析。在本研究的假設模型中發現:兩性學生在自律學習的假設模型無顯著差異,而且國中高自律學習的學生到高中的自律學習成長有限;國中低自律學習的學生到高中自律學習成長幅度較大。至於學生家庭社經地位愈高、父母學校參與和接納的程度愈高,學生國中時期的自律學習情況會愈好;但是學生家庭社經地位愈高、父母學校參與程度愈高,對於學生國中到高中自律學習成長有限,至於父母接納則無顯著影響關係。另外,國中自律學習良好的學生,有較良好的分析能力;但是自律學習無法有效預測分析能力的成長情況。本研究將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將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師健康行為、評價性支持與憂鬱傾向之關係:以主觀幸福感為中介變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06-??) 余民寧; 鐘珮純; 陳柏霖; 許嘉家; 趙珮晴
    本研究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為對象,希望瞭解在教師族群中,健康行為與評價性支持對憂鬱的影響關係,以及個體的主觀幸福感能否在健康行為及評價性支持與憂鬱之間,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樣本,共獲得1055位有效樣本,分別以健康行為量表、評價性支持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及台灣憂鬱症量表進行測量,並以結構方程式模型加以檢視依據評閱文獻結果所提出的初探性中介變項模型。研究結果發現:主觀幸福感完全中介健康行為與憂鬱,也完全中介評價性支持與憂鬱。文末並針對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各項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敬畏情緒量表的編製發展與驗證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余民寧; 熊師瑤; 許雅涵; 翁雅芸; Min-Ning Yu, Shih-Yao Hsiung, Ya-Han Hsu, Ya-Yun Weng
    敬畏情緒為正向情緒之一,且過往認為敬畏情緒能提升個體的正向行為、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增進心理資本、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自我效能,惟尚未有國人研究探討敬畏情緒的結構內涵。本研究旨在編製「敬畏情緒量表(General Awe Scale,簡稱GAS)」並評估自編量表之品質,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法,在預試研究方面,初編50題目,邀請384名大學生進行網路線上填答,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後,得出「敬畏情緒量表」為二階五因子之結構。正式研究則邀請720名在學學生進行量表填答,所蒐集之資料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度、效標關聯效度分析。研究發現:1. 敬畏情緒量表為「好奇探索」、「讚嘆自然」、「欣賞藝術」、「感覺渺小」與「連結感」等五個因素所組成的二階因素結構。2. 敬畏情緒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3. 本研究以「主觀幸福感」、「利社會行為」、「靈性幸福感」與「感恩」作為外在效標,發現敬畏情緒與上述變項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顯示本量表具備不錯的外在關聯效度。4. 本研究參與者普遍具有中高程度之敬畏情緒,而在近一年內曾有出國經驗者、學習滿意度高者、壓力主觀感受程度較低者,其敬畏情緒較高,且有顯著差異性。最後,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未來研究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數理科學的學習動機有性別差異嗎?一個來自後設分析的證據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8-03-??) 余民寧; 翁雅芸; 張靜軒; Min-Ning Yu, Ya-Yun Weng, Ching-Hsuan Chang
    研究目的本研究統整臺灣1993 年到2013 年所發表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透過後設分析法以釐清臺灣學生在數理科學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等情意層面上,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以「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和「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當作檢索工具,搜尋國內的期刊和博碩士論文,最後共採納72 篇論文進行後設分析。 研究發現或結論整體來說,兩性在數理科學學習動機等因素具有顯著性別差異,呈現男學生優於女學生的現象。透過調節變項檢定發現,除樣本大小不會影響其性別差異以外,研究年代、地區、學習階段、數理科學科目、研究變項(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以及變項組成因素等皆會對性別差異產生影響。雖然在國小階段性別差異未達顯著,但隨著年齡增長,性別差異逐漸擴大,到高中職階段則最為明顯;南部地區的性別差異最為顯著,中部地區的性別差異則未達統計顯著。2009 年至2013 年間,臺灣學生在數理科學學習動機等情意層面的性別差異較過去更為明顯,代表目前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對於女性學習數理科學或許仍不夠友善,或無法給予適切的支持。 研究原創性/價值本研究整合臺灣長達20 年內所發表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針對臺灣兩性學生在數理科學學習動機等因素方面提出整合後的研究結果,並反映臺灣學生在數理科學學習動機等因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別差異,提供此重大警訊,供後續研究與教育輔導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書評:潛在成長曲線模式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3-06-??) 余民寧; Min-Ning Yu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未來職業意圖受「情境」影響? 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分析TIMSS 2011年 數學資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Min-Ning Yu
    瞭解選擇數學領域的原因,可讓學生評估自己、教師鼓勵學生,以此達到適性發展的目的。本研究以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11年八年級5,042位學生資料,進行社會認知生涯理論驗證,接著加入學校、教師和父母情境影響變項,採取部分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符合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興趣模型和選擇模型主要路徑假設,數學職業選擇意圖受結果期待與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則是產生較多間接影響;加入情境因素後,只有教師教學對自我效能具中等重要性,但要透過學習興趣、自我效能或結果期待來對數學職業意圖產生影響,直接影響的效果量偏低;其他如「學校氣氛」和「父母協助」等因素,其直接或間接影響效果也都微乎其微。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未來職業意圖受「情境」影響? 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分析TIMSS 2011年 數學資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Min-Ning Yu
    瞭解選擇數學領域的原因,可讓學生評估自己、教師鼓勵學生,以此達到適性發展的目的。本研究以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11年八年級5,042位學生資料,進行社會認知生涯理論驗證,接著加入學校、教師和父母情境影響變項,採取部分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符合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興趣模型和選擇模型主要路徑假設,數學職業選擇意圖受結果期待與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則是產生較多間接影響;加入情境因素後,只有教師教學對自我效能具中等重要性,但要透過學習興趣、自我效能或結果期待來對數學職業意圖產生影響,直接影響的效果量偏低;其他如「學校氣氛」和「父母協助」等因素,其直接或間接影響效果也都微乎其微。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及網路閱讀素養之橫斷面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9-??) 陳柏霖; 洪兆祥; 余民寧; Po-Lin Chen; Chao-Hsiang Hung; Min-Ning Yu
    網路閱讀是近來用以衡量一國競爭力之重要指標,因此,本研究著手探究網路閱讀態度、網路閱讀行為與網路閱讀素養之結構關係模式。本研究針對3,293位五年級至九年級學生進行橫斷式調查。經資料分析結果指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其網路閱讀行為在網路閱讀態度與網路閱讀素養間扮演中介的角色。最後,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針對國民教育實務現場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自律學習策略與自我效能、學習興趣、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 Min-Ning Yu
    本研究探討自律學習策略與相關學習因素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其在性別和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間的差異。本研究以自編問卷對北晝灣五所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統計分析方法包含皮爾遜積星空相關、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多樣本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和最小平方法迴歸分析。研究發現自律學習策略,與各科日自我效能和學習興趣之間具有正向顯著關係存在,而且與提升各科學業成就和縮短國文、英文科目的寫作業時間有關。另外,自律學習策略在兩性之間呈現差異,且以女生優於男生;至於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之間,則未達顯著差異。最後,自律學習策略,在自我效能和學業成就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一併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自律學習策略與自我效能、學習興趣、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 Min-Ning Yu
    本研究探討自律學習策略與相關學習因素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其在性別和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間的差異。本研究以自編問卷對北晝灣五所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統計分析方法包含皮爾遜積星空相關、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多樣本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和最小平方法迴歸分析。研究發現自律學習策略,與各科日自我效能和學習興趣之間具有正向顯著關係存在,而且與提升各科學業成就和縮短國文、英文科目的寫作業時間有關。另外,自律學習策略在兩性之間呈現差異,且以女生優於男生;至於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之間,則未達顯著差異。最後,自律學習策略,在自我效能和學業成就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一併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自律學習策略與自我效能、學習興趣、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 Min-Ning Yu
    本研究探討自律學習策略與相關學習因素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其在性別和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間的差異。本研究以自編問卷對北晝灣五所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統計分析方法包含皮爾遜積星空相關、結構方程式模型之多樣本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和最小平方法迴歸分析。研究發現自律學習策略,與各科日自我效能和學習興趣之間具有正向顯著關係存在,而且與提升各科學業成就和縮短國文、英文科目的寫作業時間有關。另外,自律學習策略在兩性之間呈現差異,且以女生優於男生;至於本國籍與新移民子女之間,則未達顯著差異。最後,自律學習策略,在自我效能和學業成就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一併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中老年人外向性及神經質人格、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模型建構及其結構係數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4-06-??) 李仁豪; 余民寧; Ren-HauLi; Min-NingYu
    本研究針對影響臺灣中年人主觀幸福感(SWB)的重要因素來建立模型,包括外向性及神經質人格、社會支持,進一步利用多群組結構方程式模型技術,來探討中年人與老年人在模型結構係數上的差異情形。樣本係透過便利取樣方式獲得全台灣640位中老年人,年齡範圍在45~95歲,平均61.05歲,本研究將296位60歲以上受試者視為老年人,其餘344位視為中年人。在模型適配的情形下發現,整體而言,外向性人格對社會支持及SWB都有顯著的正向效果;神經質人格對社會支持及SWB都有顯著的負向效果;而社會支持對SWB有顯著的正向效果。老年人相對於中年人而言,社會支持對SWB的正向效果有顯著的提高;其餘4條結構係數則不顯著,包括神經質人格對社會支持及SWB的負向效果下降、外向性人格對社會支持的正向效果下降,但對SWB的正向效果上升,雖然變化不顯著,但仍然值得注意。
  • «
  • 1 (current)
  • 2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