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余雅萍"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學童版中式飲食頻率問卷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4-08-??) 余雅萍; 盧立卿Item 學童版中式飲食頻率問卷之發展研究(2003) 余雅萍; Yu Ya-ping本研究目的為發展適用於國小高年級以上學童自填的中式飲食頻率問卷,內容包括飲食項 目、飲食頻率及飲食份量,期望未來能收集大樣本的長期飲食攝取資料,為國內學童飲食 研究及探測相關假說的重要基礎工具。研究先進行18位7-12歲學童之飲食訪談與質性觀察 ,作為設計問卷的基本質性資料,並使用衛生署家庭飲食與健康研究中國小學童(n=197)之 24小時飲食回憶(24-h recall)資料為研發問卷之量性資料依據。問卷架構考慮學童之回憶 能力,分為三餐次、點心及飲料五大類,先將24小時飲食回憶資料中625項食物歸為96小類 後再計算各類的營養素貢獻率,最後決定放入問卷的飲食項目共80項,並於問卷最後開放 填寫未出現但食用頻率高的食物項目。飲食頻率為從未~大於7次/週共6種。質性研究發現 學童無法明確說明份量,因此飲食份量採單一份量,份量的運算克數參考市售份量及24h- recall的平均攝取量。研究並進行兩次效度分析,第一次效度分析為了解問卷的合適性, 將原24h-recall(n=110)的食物填入設計的問卷後,計算營養素攝取量並與原24h-recall之 結果相比較。第二次為相對效度分析,由古亭國小五、六年級學童(n=36)自填學童版中式 飲食頻率問卷及1天飲食記錄,比較兩種評估方式的結果。第一次效度之研究結果發現中式 飲食頻率問卷之營養素貢獻率平均達92%,且與24h-recall的營養素相關係數為0.34~0.78 ,皆達顯著差異(p<0.01)。第二次效度之研究結果發現:1.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大部分能 自行填寫此問卷。2. 審查為無效問卷者佔29%。3.由於學童自行填寫飲食記錄之結果普遍 低估,除維生素C及鈣之攝取量在兩種評估法達顯著相關( r=0.34 & 0.37, p<0.05)外,其 他營養素並無相關性。未來信效度研究應增加樣本數及改善飲食記錄的方法及增加天數, 以利此問卷進一步之發展。Item 慢性疾病營養諮詢之需求評估-以痛風為例(2002-05-25) 盧立卿; 余雅萍; 李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