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侯美珍"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乾隆時期刪本經書禁燬之始末及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9-06-??) 侯美珍; Ho, Mei-chen
    科舉用書乃幫助考生備考、以期捷得之出版品,屢為朝野所抨擊。乾隆時期編纂《四庫全書》,展開空前的全面徵書,暗含「寓禁於徵」的用意,有不少科舉用書,也遭到禁燬。學界對科舉用書的研究有限,對乾隆時期禁燬刪本經書講章等用書,尚未深入探討。本文透過朝廷諭令、禁燬書目、傳世科舉用書等文獻,探討乾隆時期刪本經書、小本講章盛行背景,及朝廷禁燬刪本經書等之始末、成效及影響,有助於深化對清代經學及科舉用書出版、流傳、禁燬的認識。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儒林外史》周進閱范進時文卷的敘述意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08-12-??) 侯美珍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元代科舉三場考試偏重之探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8-06-??) 侯美珍; Ho, Mei-chen
    元代科舉實施三場考試,首場考經疑、經義,自《四書》、《五經》出題;二場考古賦及詔、誥、表;三場考策問。學界對元代科場偏重古賦、《四書》或偏重《五經》,有不同見解。本論文立足於學者研究成果,考索劉貞、周旉所編科場文選,參酌元仁宗設「德行明經科」立制本意,佐以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關於讀經、學文等備考記載,辨析元代科場顯然偏重首場經書考試,而於《四書》、《五經》中,則偏重《五經》。並從考官衡文判別優劣的心態,及經疑、經義文體之不同,解釋偏重《五經》之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明代鄉會試《詩經》義出題的考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4-06-??) 侯美珍; Ho, Mei-chen
    本論文以明代鄉、會試《詩經》義試題的整理為基礎,藉由明代會試61 科、237 道試題,以及337 種鄉試錄、1340 道試題進行研究。運用歷史文獻分析法、統計法,探究不同時期《詩經》試題的長短、試題在各類中的分布。立足於統計數據,結合歷史文獻加以考察,以掌握考官出題的傾向、偏重,並說明偏重的原因,及其對士人選經、《詩經》科舉用書編纂的影響。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明代鄉會試詔誥表公文考試析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7-12-??) 侯美珍; Ho, Mei-chen
    本論文使用歷史文獻分析法、統計法,探討明代公文考試。詔、誥為上對下之公文,表為下對上公文,詔、誥、表之公文考試,主要施用在鄉、會試第二場中。本論文首先交代了公文考試之遞變,概介詔、誥、表三種文體,以作為論述基礎。續則闡明考試公文在科舉制度設計上之立意,並呈現科場偏重首場經義,公文非取中的關鍵,但仍需加關注、備考。科場雖規定得於「詔、誥、表內科一道」,但自明初始,考生即偏愛選表題,僅少數選詔、誥作答。明中葉後,益加獨重表文,不但試錄程文僅選表文為式,科舉用書亦多為表文選集。本論文亦從文體特色和科場競爭,分析偏重表文之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淺談八股文的研究與文獻
    (國文學系, 2008-03-??) 侯美珍
    本文首先強調八股文對明清兩代深刻的影響,呼籲學者重視八股文的研究。續又分析八股文研究不振之故,乃因今人抱持著負面印象,且八股文文體極難,令研究者望而卻步。就文獻的角度而言,科舉文獻涵蓋廣闊,制度因時修正,建立研究的基礎知識頗為不易。且八股文過時即廢,又於清末廢除科舉,使文獻的湮滅更為嚴重。八股文在內容、形式、遣詞用語等,受到嚴格的束縛,加上揣摩考官所好、追逐風氣所趨,此皆使今人辨識、論定時文作者的風格更為不易。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科舉視角下的明清《禮記》學——《禮記》義考試之流弊、批評與回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06-??) 侯美珍; Ho, Mei-chen
    明、清科舉《五經》義中,不考《周禮》、《儀禮》,僅考《禮記》一經,原尊用古註疏,自永樂以後,改尊陳澔《禮記集說》。對《禮記》考試之功令規定及實施流弊,前人迭有批評。歸納前人所批評的三大流弊為:《禮記》喪禮凶諱等考官不出的內容,刪去不讀;僅考《禮記》,以致《周禮》、《儀禮》乏人問津;功令所尊陳澔《禮記集說》簡陋不足,導致禮學空疏。本論文說明前人不滿的焦點何在,探討前人所提出的救弊之道,以及朝廷的回應,並分析流弊未能改善之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科舉視角下的明清《禮記》學——《禮記》義考試之流弊、批評與回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06-??) 侯美珍; Ho, Mei-chen
    明、清科舉《五經》義中,不考《周禮》、《儀禮》,僅考《禮記》一經,原尊用古註疏,自永樂以後,改尊陳澔《禮記集說》。對《禮記》考試之功令規定及實施流弊,前人迭有批評。歸納前人所批評的三大流弊為:《禮記》喪禮凶諱等考官不出的內容,刪去不讀;僅考《禮記》,以致《周禮》、《儀禮》乏人問津;功令所尊陳澔《禮記集說》簡陋不足,導致禮學空疏。本論文說明前人不滿的焦點何在,探討前人所提出的救弊之道,以及朝廷的回應,並分析流弊未能改善之故。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