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劉新圓"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從茍白克的第四號絃樂四重奏(op.37)第一樂章看十二音列音樂的奏鳴曲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05-12-??) 劉新圓; Liu, Hsin-yuanItem 自即興觀點看不同樂種的共通特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音樂即興,依作曲介入的程度,有層次的差別,越接近「絕對作曲端」者,自由度越小;反之,越接近「絕對即興端」者,自由度越大。本文所討論的,係靠近「絕對即興端」的音樂,以客家八音絃索樂導奏、鋼琴前奏曲以及印度的阿拉普為例,透過跨樂種比較,深入觀察不同文化的音樂所呈現即興的共通特質。Item 自即興觀點看不同樂種的共通特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音樂即興,依作曲介入的程度,有層次的差別,越接近「絕對作曲端」者,自由度越小;反之,越接近「絕對即興端」者,自由度越大。本文所討論的,係靠近「絕對即興端」的音樂,以客家八音絃索樂導奏、鋼琴前奏曲以及印度的阿拉普為例,透過跨樂種比較,深入觀察不同文化的音樂所呈現即興的共通特質。Item 臺灣客家絃索八音的即興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Item 臺灣客家絃索八音的即興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Item 臺灣客家絃索八音的即興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Item 音樂即興:理論與實務初探(2011) 劉新圓; Liu, Hsin-yuan本論文係從美學觀點,討論音樂即興的概念與現象。為解決長久以來,音樂即興定義的混淆與爭論,本論文從理論與實務兩個層面著手。就理論面而言,先回顧歐洲音樂史,檢視作曲興起與即興沒落的歷程,發現作曲傳統的建立,實與複音音樂的發展有關,也正由於作曲概念的出現,人們才意識到「即興」這個相對意義的存在。反觀其他無作曲傳統的文化,雖然有即興實務,但在作曲概念未植入前,並沒有「音樂即興」的用詞。因此,本論文將音樂即興區隔為狹義的即興與廣義的即興兩大層次,前者為音樂創作的快速展現,後者則泛指音樂的變化。 在即興實務方面,區分了開放式即興與封閉式即興兩大類,並自各音樂文化,選取實例,深入分析其特性。結果發現,開放式即興的音樂較缺乏結構性與對稱性,往往必須依附正曲而存在;封閉式即興的音樂結構性較強,演出者所能發揮的空間也較小。由此推論,前者係源自真正的即興,後者則有作曲的介入。從這兩大類的音樂特性,也可以看到即興與作曲的互動以及對音樂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