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劉柏辰"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工作相依性對工作滿意度影響的自我效能中介效果分析-以工作複雜度及社會支持為調節變數(2014) 劉柏辰組織內工作的內容日趨繁重,完成任務需要不同的專業技能,相對於以往更加強調高度分工協調的特性,且工作的任務已無法單就個人的力量來獨自完成。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工作相依性藉由自我效能之中介效果與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以及加入調節變數工作複雜度及社會支持,對於整體模型之影響。本研究利用網路與紙本問卷,蒐集了600 份不同行業與職務類別的正職工作者,男性303 人(50.5%),女性297 人(49.5%),平均年齡為29.41 歲。各量表測量均有良好的信度,經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也確立具因素效度,並利用SPSS 與R進行研究變項相關、階層迴歸分析等分析。 在控制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主管別的影響後,工作相依性與自我效能及工作滿意度之間皆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結果並顯示工作相依性與自我效能間存在正向之中介效果且對於工作滿意度具有良好的預測關係。此外,高度工作複雜度在工作相依性的程度上升之下,對於自我效能及工作滿意度具有強化影響。反之,低度工作複雜度則會弱化工作相依性與自我效能及工作滿意度之影響。表示在高度複雜的工作環境下,存在高度工作相依的特性有助於提升個人之自信心及工作滿意。再者,高度社會支持對於較高自我效能之員工與其工作滿意度則具有正向強化的效果,表示高度自信心的員工在受到高度的職場關懷與支持後,能夠較低度自信心者產生更高的工作滿意度。本研究依據工作特性不同,針對領導者及組織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期能對實務界的施行有實質貢獻。最後,對未來研究建議與限制在文末有詳細討論說明。Item 忘却的記憶—劉柏辰繪畫創作研究(2018) 劉柏辰; Liu, Bo-Chen記憶,像是陳述著一段故事,有如時空片段的重建與再現,而不是對於某個事件精確紀錄的讀取過程,是一種獲廣泛共鳴的集體經驗,透過現實世界外在條件的感官刺激下,轉換為內在意識的過程,進而產生一種觸發記憶圖像的導引媒介,呈現一種將過往所發生的事件重新在限於現實,卻又以熟悉與陌生之間的片斷性記憶再度浮現。 此系列筆者選擇以多元形式繪畫手法,呈現記憶中真實的抽象殘片完成系列創作,透過攝影圖像的擷取並運用主觀情感中的記憶狀態重組結合,模擬記憶過程中的紀錄與想像中的主觀真實,然而實際的記憶狀態中也帶有一種無法預期的偶然相遇,隨著時間催化下逐漸的模糊、淡去,覆蓋了曾經的事實真相,在靜默無聲的過程中悄悄剝奪了曾經的存有。因此,希冀透過創作的方式去保存一段將消逝的種種「真實」,紀錄著一段屬於個人對於記憶的理解與想法。這段實踐不僅是梳理其個人創作脈絡與自身時代意義的釐清過程,同時也探究繪畫與影像之間的表達語彙中,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看方法反應於創作。 創作表現的題材,以記憶中的真實形象過程作為發展開端,畫面的圖像構成也藉由老照片、虛擬影像元素與複合性材質等並至結合,並嘗試建構出多元形式的視覺呈現,紀錄一段暫存逝去的個人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