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劉秀蕙"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影響臺灣學生習得英語條件句之因素
    (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2013-01-01) 劉秀蕙; 陳純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英語條件句之第二語言習得
    (2011) 劉秀蕙; Stella Hsiu-hui Liu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對英語條件句之第二語言習得,主要的議題包括是否有第一語言轉移(L1 transfer)的現象、習得次序、題型效應、組別效應以及英語能力對此結構習得的影響。本研究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實證性研究,第二部分為語料庫研究。為了避免潛在的實驗效應,實證性研究採用兩個實驗題型:文法判斷題與引導式翻譯題;試題以單句和情境式對話呈現。受試者為六十位以中文為母語的大一學生,依據其英語程度,分為初、中、高三組。語料庫研究則採當代美國英語布朗大學標準語料庫,探討分析英語母語人士對條件句的使用,並與實證性研究結果相互對照。 實驗結果顯示,受試者在表達英語條件句時,的確受到第一語言轉移以及第二語言複雜度的影響。其中,初階學習者在條件句表達中有較多受母語影響的錯誤,隨著英語能力的增加,此類型錯誤大幅降低,轉為受第二語影響的錯誤。根據受試者的表現,在七種條件句中,預測條件句(predictive conditional)表現最好,最易習得;受試者感到最困難的是未來假設條件句(future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以及時態混合型反事實條件句(mixed-time-reference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在題型效應方面,受試者在文法判斷題的表現比引導式翻譯題好,顯示此結構之理解優先於其表達;然而,受試者在單句和情境式對話中的表現無顯著差異。在組別效應方面,三組受試者對英語條件句的表現有顯著差異,顯示受試者對於條件句的習得會隨著英語能力的提升而改善。語料庫研究結果顯示,英語母語人士使用越少之條件句對受試者而言,亦是最難之結構。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