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劉育欣"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公益創投模式建構之研究
    (2015) 劉育欣; Liu, Yu-Hsin
    研究目的 公益創投的浮現與蓬勃發展,為社會企業開啟創價契機。公益創投歷經十餘年的發展,從美國擴散到歐陸和亞洲,各國政策從補助走向投資,策略從捐贈到創業,主題從非營利組織到社會企業,至今依然欠缺明確模式。基於此,本研究旨在建構公益創投模式,研究目的有三項:首先,本研究希望透過檢視公益創投浮現、發展趨力到各國現況,完整梳理整體發展軌跡;其次,本研究將從所有權觀點出發,探討社會企業組織型態和雙重底線目標,以及公益創投的運作與治理,分析公益創投策略;第三,具體建構公益創投模式,除給予公益創投學理定位,開拓具前瞻性研究領域,也盼藉此提供政策制定者和實務單位參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與德惠法為主要研究方法。深度訪談分成二階段進行,共計17位受訪者,第一階段計訪談7位,受訪者以曾接受政府補助社會企業為主,第二階段則訪談公益創投與社會實務工作者,以及重要部會主官員。德惠法共進行二回合往返調查,研究工具係以文獻和訪談結果為基礎,依組織型態和雙重底線目標設計而成,專家小組成員計17位,背景為公益創投和社會企業實務工作者。 研究發現 整體言之,公益創投在社會與經濟光譜兩端游移,而政策尚缺乏定位,社會企業和公益創投對彼此的認知存在落差,雖不免增加合作的成本,卻也顯現台灣公益創投仍有多元發展空間。在目標與策略方面,公益創投對公司型社會企業投資策略著重於市場開發,而非營利組織型社會企業則重視個別發展需求。在企業治理方面,組織型態差異可能增加投資成本,可設立責信機制有效監督,董理事會則應保持多元與參與的態度,融合不同專業人才。本研究提出四項公益創投原則,分別是:1.責信是公益創投和社會企業平衡的理性選擇;2.不同組織型態的合作可能增加成本;3.公益創投的介入關係著成本考量;4.合適的制度設計可望降低資訊與認知風險。在公益創投原則基礎上,本研究建構四種公益創投模式,分別是準創投型、影響力投資型、使命投資型和能力建構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社區大學文憑制度規劃研究
    (2009) 劉育欣
    社區大學的成立,無異為台灣終身學習社會注入新的活力。社區大學打破一般大眾對高等教育的看法,強調知識的解放與公民社會的催生。社區大學的成立即將邁入第九年,在這九年中,社區大學的經營與發展並非順暢無阻,社區大學創立之初衷即是為了解放高等教育,然而社區大學並無獨立之法源依據,僅能依附在終身學習法裡,使各社區大學因缺乏完整規範,造成文憑制度上面有許多分歧,雖然目前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辦法已實施,但詳細觀之仍有不足之處。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大學文憑規劃方式,首先探討社區大學運作機制與困境,並歸納國內外類似機構,分析各項機構之特點。其次根據文獻探討結果設計問卷,以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社大學員、社大教師與社大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實地調查,經分析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最後提出一般大專院校與社區大學合作芻議。 一、結論 (一)社大授予正式學分證書與結業證書有其必要性。 (二)社大學位授予有其必要性。 (三)社大若要授予學位,課程、師資與法制層面均須有所改變。 二、建議 (一)政府部門 1.社區大學法源依據不足。 2.師資與課程問題需解決。 3.學位授予有其必要性,若社大最終無法實行授予的可能性,應建立大學歷認證方法或其他替代方案。 二、社大部分 1.社區大學學位授予須有更完整配套措施,應在課程規劃與師資結構方面有所規劃。 2.重新定位社區大學角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企業政策支持系統之初探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2013-09-01) 鄭勝分; 劉育欣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企業與弱勢就業--策略與挑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2012-12-01) 鄭勝分; 劉育欣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