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劉芷晴"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你是我的眼」──運用口述影像輔助國小視障生學習之探究
    (2015) 劉芷晴; Liu, Chih-Ching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視障生對口述影像輔助學習之需求、建構運用口述影像輔助國小視障生學習之架構與策略,以及瞭解運用口述影像輔助國小視障生學習之限制與展望。本研究採取質性取向之紮根理論研究方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為主要資料蒐集方式,將研究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口述影像輔助視障生學習之需求及困難方面的探究,再參酌第一階段之分析結果,繼續進行第二階段建構運用口述影像輔助視障生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之架構與策略。 本研究結論說明如下: 一、視障生在九年一貫課程領域及特殊需求課程領域方面均有不同之口述影像輔助學習需求,而在非特定情境、課堂特定情境,及學校活動特定情境也各有口述影像輔助學習之需求。影響口述影像輔助視障生學習需求差異的因素,包括視障生的視障程度、生活經驗、語詞理解能力、以及個人特質。 二、運用口述影像輔助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之架構可分為五個部分:口述影像之前、口述影像開始方式、口述影像圖表描述方式、口述影像結束方式,及口述影像之後。運用口述影像輔助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策略有文字運用方面的策略,包括類比、字詞意義及用詞;深度描述方面的策略,包括物體性質、空間方位、動態歷程及「視覺」的處理;增進理解方面的策略,包括運用生活經驗、異同比較、搭配觸覺、概念舉例說明及補充知識。 三、運用口述影像輔助學習之困難有時間不足、理解困難、專業人力不足及口述影像本身的限制,並亦各提出其因應之解決方式。 最後依本研究之結論,提供建議供視障教育教學、決策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美「特殊教育導論」教科書之比較探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2-03-??) 劉芷晴; 林文田*; Hsiu-Chin Lin; Tien-Miau Wang
    本研究的目的在分析並比較畫灣與美國兩地之「特殊教育導論」教科書,以臺灣(十三所)與美國(十所)設有特殊教育系所開課之「特殊教育導論」指定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選取畫灣與美國各六本教科書進行比較與分析。本研究先以選取之教科書進行數據指標分析,接著分析各書內容之特教教師的基本能力內涵、特殊教育重要主題的涵蓋程度及各書的特色,最後輔以教科書作者之訪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畫獨特教導論教科書在頁數、章節數、每章之圖表數、引用文獻量、每章引用文獻量,以及10 年內文獻比例,均低於美國特教導論教科書。二、美國特教導論教科書能提供不只一種特教教師基本能力指標作為編寫教科書之依據,薑灣則無。三、畫灣教科書整體而言涵蓋主題的層次較美國教科書低,但無論畫、美特教導論教科書,其內容均能反映出當代特教議題與趨勢。四、畫、美特教導論教科書各其特色。五、造成畫、美特殊教育導論差異之可能原因主要有特教發展趨勢、教科書需求量及學衛生態等不同。最後,提出國內在編撰、選用及出版特教導論教科書及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視覺障礙學生需求及教師提供服務之研究
    (2007) 劉芷晴
      本研究旨在探討視障學生之需求及視障教育教師所提供之服務。研究者以自編之「視覺障礙學生需求及教師提供服務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台灣全體視障教育教師為對象進行普查。回收有效問卷179份,問卷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及次數分配百分比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之重要發現如下: 一、視障學生對各視障教育服務項目之需求量接近「多數需要」程度,視障學生對「評量方面」的需求量最高,對「教學方面」的需求量最低。 二、視障教育教師提供各項服務之頻繁度接近「頻繁」程度;教師提供「個別化教學與個案管理方面」的頻繁度最高,提供「教學方面」的頻繁度最低。 三、視障教育教師因工作環境不同,其提供服務之頻繁度亦有所差異;以視障資源班教師提供服務的頻繁度最高,啟(惠)明學校次之,視障巡迴輔導最低。 四、視障教育教師因服務階段別不同,其提供服務之頻繁度有所差異,以學前視障教育教師所提供頻繁度最高。 五、視障教育教師因特教師資培育背景不同,其提供服務之頻繁度有所差異,以特教系、所畢業之視障教育教師提供服務的頻繁度最高。 六、視障教育教師因服務視障教育年資不同,其提供服務之頻繁度有所差異,11年以上視障教育年資的教師提供視障教育服務頻繁度最高。 七、視障學生對視障教育服務之需求量大於視障教育教師所提供服務之頻繁度。   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決策單位、現任視障教育教師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