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劉鈺涵"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戰後臺灣國際現代主義:臺北中央研究院美國研究中心
    (2024) 劉鈺涵; Liu, Yu-han
    一棟坐落於臺北市南港區中央研究院的西南角、具現代主義特色簡樸建物,為今日的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圖書館。前身係美國研究中心,建物完成於1972年由美籍建築師普西沃.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1904–89)與他來自中國的合作夥伴王秋華(1925–2021)所設計。二次戰後,臺灣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復甦,皆與美國援助相關,學術的重建與發展亦然。為鞏固當時中華民國之國際地位,對美相關的研究需求日益增加。兩位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1891–1962)及王世杰(1891–1973),積極推動與美國之間的學術合作,後於1972年3月中美人文社會科學合作委員會下設美國研究中心,建物選址於院區內並於同年9月完工啟用。回顧現代主義建築在臺灣的發展,可追溯自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第二次世界戰後,一群中國建築師中將在歐美習得的西方建築知識與經驗帶入臺灣。這些建築師亦將中國傳統的建築理念融入其在臺灣的作品中。而建築師王秋華曾在中國學習建築外,亦有美國之學術養成背景,她將實踐經驗融入於設計作品當中。其設計品質體現她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本論文透過分析建物的歷史、建築語言、材料選擇和結構配置來研究美國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旨在追溯建物構件的潛在起源,以及理解建築師如何運用現代主義建築語言來實現設計目標。此外本研究也將試圖確定負責該設計的建築師。鑑於學界通常將執行設計師的角色歸於Percival Goodman與王秋華兩人,有必要調查Goodman是否在設計中擔任主導角色,或王秋華是否獨立設計,尤其考慮到她對當地環境更為熟悉。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