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吳佳倩"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社交技巧訓練對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2-07-??) 吳佳倩; 鈕文英; Chia-Chien Wu; Wem-Ing Niew本文探討2000 至2011 年國外33 篇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社交技巧訓練單一個案研究的現況,並以不重疊比率,後設分析在不同參與者特徵、介入作法和評量情境上成效是否有差異。結果發現多數參與者為男性、國小學生,學前及高中職以上者較少,無國中生。學前的效果高於闕小,高中職以上者成效很好;女性的成效不如男性。單一介入者的篇數和效果皆高於多重;成人中介(家長最少)多於同儕及兩者結合,成人及同儕中介成效中等。大多採個別介入,團體加個別介入效果極佳,個別為中等效果,間體介入則稍有效。模擬情境和其中包含自然情境成分的介入最多,效果中等,而自然情境介入無效。採認知行為取向最多,它和行為取向皆為中等效果,認知取向稍有效。多數介入一種技巧,其中社交認其n者較少,且懂稍有效;沒有單獨介入非語言溝通,多將之結合其他三種(社交起始、互惠及認知) ;介入三種效果極佳,其次是一種,兩和四種僅稍有效。模擬情境評量優於自然,分屬中等和稍有效果。習得成效中等,短期類化稍有效;而短、長期維持及長期類化無效。由此結果建議結介認知和行為取向優點的社交技巧訓練,促進其維持與類化成效;加強社交技巧介入信貫度和社會效度的實施,團體結合個別的社交技巧訓練研究,並探究在自然情境賈施有效介入和提升自然情境評量效果的方式。Item 臺灣傳統擊樂探討與自我音樂創作之實踐(2020) 吳佳倩; Wu, Chia-Chien臺灣傳統音樂中的北管音樂,在臺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出現在臺灣各大廟會慶典或婚喪喜慶當中,貼近臺灣人民的日常生活,但熟悉臺灣傳統音樂的民眾卻少之又少,臺灣傳統音樂發展歷史悠久,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體系,北管音樂及南管音樂,北管音樂泛指南音(管)以外傳入臺灣的統稱為北管音樂,而北管音樂裡有鑼鼓樂、鼓吹樂、唱腔及崑曲(細曲),戲曲則分為亂彈戲、古路戲、新路戲、扮仙戲。在1960年代之前,亂彈戲班演出的戲曲為北管的戲曲,因北管鑼鼓樂及鼓吹樂較為熱烈、激昂,故被引用為熱鬧場合所使用的樂隊。 本文共分為: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文獻探討與回顧、研究範圍與架構及名詞釋義,第二章擊樂在北管音樂中的應用,因北管音樂後場及平劇的鑼鼓點發展相似,故筆者將平劇中的鑼鼓點與北管音樂的探討一同研究、分析,第三節北管音樂中的擊樂探討,並詮釋北管音樂中鑼鼓樂的發展脈絡與實踐。第三章筆者選取臺灣作曲家柯芳隆、賴德和、潘皇龍、許常惠之作品中,擊樂或引用傳統音樂中的素材加以分析與探討,第四章筆者將本文所探討之北管音樂中的打擊樂作品透過前述作品的分析,並應用於自我作品的實踐。 從本研究中,筆者試圖了解打擊樂在平劇、北管中的應用,加強筆者對擊樂創作的技巧,亦能將傳統音樂與現代作曲手法相互結合,為本論文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