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吳佳芸"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前寫作活動對不同能力二語學習者的寫作與協作表現之探究
    (2023) 吳佳芸; Wu, Chia-Yun
    本篇論文旨在探究不同型態的合作分組(同質組/異質組)對二語學習者的寫作表現與協作表現之差異。受試者為來自兩個班級的62位東南亞籍學生,研究時長為八週。兩個班級經前測後顯示中文能力不相等,各分成同質組四組與異質組四組,第一週為寫作前的討論,並要求學生將討論內容張貼至網站Padlet,第二週則進行寫作活動,以兩週為一循環並重複三次,兩班接受完全相同的寫作指引並完成相同的寫作題目。此研究收集學生的寫作成績與討論的內容進行分析。實驗結果顯示兩個班級在不同能力分組的寫作成績上皆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在中文能力較基礎的班級中,無論是同質或是異質組的低成就學生寫作成績皆有進步;反之,高成就學生則不然。而在寫作前的討論內容中,兩個班級則有明顯的差異。中文能力較基礎的學生雖在回答時錯誤率較高,但經歸納後發現有多數的原因是由於學生較重視是否能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在中文能力較好的班級中,學生在討論時針對教師的問題所回答的內容與答案數量也與中文能力較基礎班級的學生有顯著差異,能力較好的學生回答的數量較多,且多是以客觀的角度在回答問題;而能力較低的學生則多只回答一個原因,且大多以主觀判斷來回答。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Basay 到金雞貂──臺灣原住民社群關係之性質與變遷
    (2010) 吳佳芸
    本文係以北部濱海地區的原住民之社群關係為研究核心,從「地域社群」概念出發,透過歷時性的觀察視角,檢視十七世紀至清代的北濱原住民─指涉的對象分別為十七世紀的Basay 部落,與清代的金包里、大雞籠、三貂三社,於經歷過西荷勢力進駐與納入清朝的帝國體制下,其社群內部結構、對外的村際關係、與外來勢力的互動方面之現象及變遷。藉由文獻、契書、考古資料同時檢視空間與時間的方式,剖析兩個時代的社群所呈現在社會、經濟、文化層面的延續性、相關性、抑或斷裂性,以及社群關係的結構內涵所發生的作用。北部濱海地區做為一個完整的地理區域,從Basay 到金雞貂,係從原始建構在血緣、地緣而發展出具有相當程度文化同質性的社群關係,經歷清朝政治勢力與漢人社會在各方面產生一體兩面的影響下,形成的金雞貂三社社群關係與結構已然改變,無論是空間上的社域分佈,亦或與住民密切相關的生計問題、文化傳統,均顯示與漢人農業型態的文化發生涵化的痕跡。北濱原住民的地理、歷史特殊性,有臺灣島上強烈區域性發展的特質,藉由本文的論述,希望能提供一個可探索的途徑,去瞭解臺灣原住民社群關係的歷史脈絡。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論日治時期的宗教與教育之關聯性—以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為中心
    (2015) 吳佳芸; Wu, Chia-Yun
    日本治台五十年,至今都可以看出,不管是生活習慣、抑或是語言,在各方面對於台灣都有所影響。而台灣的西式教育制度,更是在日治時期建立完備的。本論文透過史料的運用,書寫日治初期教育的開端及發展,透過對於台灣人教育制度的確立,重現出當初日治時期治台之初,台灣的教育與宗教的面貌。而本文除了教育以外,更是與宗教連結,其研究中心之清水巖祖師廟,身為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廟宇,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以及當政者的轉移,其受到的影響及改變。其中,尤以日治時期的清水祖師廟做為中心,探討其歷史發展及與教育之關聯。除了宗教與教育之間的關聯性書寫,也同時回顧了當時對於廟宇發展得資料,從中可以窺探,在當時的社會之中,廟宇與教育之間,是如何被紀錄以及評斷地。藉由總督府的政策以及其相關文獻,爬梳出日治時期之中,廟宇與教育之間的關聯性,以其再次確定廟宇對於教育的貢獻、並且再次驗證其重要性。筆者期望透過教育與宗教的結合研究,作為一個新的視角,且提供研究清水祖師廟一個新的面向。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