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吳佳靜"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POYA寶雅美妝生活百貨店競爭優勢分析
    (2023) 吳佳靜; Wu, Chia-Ching
    隨著國內經濟與社會環境變化以及科技的進步,消費者在民生消費時,偏好便利迅速、舒適安全等更具附加價值的購物體驗,此外,年輕族群偏好高性價比 (Cost/Performance Ratio;C/P值)及平價流行風潮,因此,綜合商品零售業成為臺灣不可或缺的民生消費產業。綜合商品零售通路以提供多種品類且具高性價比(C/P值)等多元化商品組合,作為吸引消費者選擇購物地點的重要經營策略。寶雅美妝生活百貨店(英文:POYA,以下簡稱寶雅)成立於1985年,目前為臺灣綜合商品零售業界中,經營個人美妝及生活精品百貨零售通路的領導者,以營造具「美麗、流行、精彩」、空間佔地平均400多坪的大型商場,提供6萬多項嚴選的優良商品,明亮寬敞、陳列整齊及舒適完善的購物環境,滿足顧客一次購足的便利性及豐富多元的購物樂趣,成為女性消費者的購物天堂。寶雅的客群介於15-49歲的女性,憑藉「差異化經營」創造年營收百億的驚人表現,並持續維持差異化的展店計畫、商品種類多樣性及獨特鮮明的店面型態等經營策略,成為獲利致勝關鍵之一,與同類型的競爭者相比,居於領先地位;截至2023年1月底,寶雅在全台總店數為320家,會員人數超過600萬人,全台相繼展店、逆勢成長,實有其競爭優勢。本研究藉由臺灣綜合商品零售產業的「五力分析」探討綜合商品零售產業的競爭態勢與獲利水平,並統整出「規模化經營」、「差異化的購物體驗」及「跨通路經營」等三大關鍵競爭優勢因素。此外,透過「SWOT」探討寶雅的競爭者分析,瞭解其差異化定位、供應鏈佈局、獨特競爭優勢及創新策略等。另以寶雅現階段各事業發展概況,透過BCG矩陣進行解析,得出明星事業為「生活日用品」及「美妝美材保養品」,金牛事業為「精緻個人用品」、瘦狗事業為「流行內衣襪」及問號事業為「新品牌-寶家POYA HOME」。面對國內綜合商品零售產業高度競爭壓力下,寶雅除了引進國、內外個性化、精緻化、年輕化及流行化之精選品牌商品外,更需要提升消費者的知覺價值,方能夠增加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避免流失顧客。為了瞭解消費者對於寶雅的知覺價值、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認知程度,本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的消費者為調查對象,採用網路問卷調查及便利抽樣方式,進行實證研究,共計發出問卷230份,有效問卷為230份,研究統計分析採用Excel 2016 統計函數作為資料分析工具,以敘述統計分析方法,說明調查結果。研究結果:寶雅消費者知覺價值屬於中高程度,服務品質屬於中高程度、顧客滿意度屬於高等程度,顧客忠誠度屬於中等程度,且衡量構面中以整體滿意度平均得分最高,顯示消費者對於寶雅的評價是良好且滿意度高。最後,本研究根據綜合商品零售產業市場趨勢,以寶雅近年的發展及未來可臨的挑戰等面向,針對其經營管理策略及商業模式給予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北區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網路使用與網路素養之調查研究
    (2020) 吳佳靜; Wu, Jia-Jing
    本研究為探究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能力的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素養的差異性。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資料,並以自編「國中資源班學生網路使用與網路素養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北區五縣市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問卷278份。研究結果以SPSS統計軟體 23版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獲知以下結論: 一、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在網路使用上最常使用網路進行連線遊戲、瀏覽多媒體資訊,和同學朋友聊天與使用搜尋引擎;較不常使用網路拍賣、購物,電子郵件、線上平台學習及進行直播分享。 二、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網路素養知能。 三、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在網路使用上,「性別」、「年級」、「每周上網天數」、「每次上網時數」、「家長教養態度」及「家長對學生網路使用的態度」有顯著差異,「不同障礙類別」無顯著差異。 四、國中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在網路素養上,「家長教養態度」及「家長對學生網路使用的態度」有顯著差異,「性別」、「年級」、「障礙類別」、「每周上網天數」、「每次上網時數」無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家長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民初「畫學衰落」論述的產生與變遷─以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為核心
    (2016) 吳佳靜; Wu, Chia-Ching
    本論文以康有為(1858-1927)完成於丁巳年(1917)十月的《萬木草堂藏畫目》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嘗試探究民初「衰落」與「畫學」這兩個詞彙的主要意涵與使用情形,藉此進一步分析康有為的藝術觀點及藏畫目中的「畫學衰落」論,在哪些層面對民初藝術界產生了實際的影響。 本篇研究首先耙梳清末民初文藝界所面臨的身分與環境轉型的因素,並將研究聚焦於晚年的康有為與其藝術書寫。由清末到民初,舊士人在政治變革、社會變動與西方知識影響的情形下轉型為新式知識分子,並對文化藝術界產生實際的衝擊,而此時的藝術論述,亦因傳播媒體的擴增、關懷焦點的改變以及求新求變的時代氛圍,解構了清末以前趨向單一化的論述,促使中國美術產生一系列的現代化轉型;另一方面,透過文獻分析可知,豐富的海外覽遊經驗與對民國成立的抗拒,對康氏中晚年藝術書寫在主題與立論的概念建立,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 其次,本文嘗試關注《萬木草堂藏畫目》的成書問題。除了討論此書的命名、編輯形式、內容以及出版物的差異之外,藉由其所留存的書籍文章以及與文藝界學生的交流可知,此書的一大撰述目的,是為了提供繪畫研究,且讓學生能夠藉由畫目向其借閱其中的繪畫藏品,學習中國繪畫在不同時期的風格。最後,本文探討「畫學」與「衰落」二詞在民初的應用方式與意義變遷,康有為所使用的「畫學」與「衰落」用語,在民初具有不同於傳統意涵的新意,且反映著此時知識分子們接納新知、回應傳統的情況。康有為的「畫學」,不僅指向現代概念下的「學門」,並成為國家文明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其「畫學衰落」論,更深刻影響了劉海粟、徐悲鴻等門生的藝術理念。 本研究認為,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藏畫目》中,透過對中國歷代繪畫的問題診斷,尋訪中國繪畫在世界變遷中仍能持續進化不止的有效藥方,而「畫學衰落」論的提出,並非為了貶抑中國繪畫的價值而迎合西方風尚,亦非耽溺於傳統經典價值,而是試圖在不變的沉滯之中,以突破性的做法找到中國繪畫再度前進的動能,與可能的新方向。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