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吳姈蓉"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具認知診斷功能之適性化數學學習研究
    (2021) 吳姈蓉; Wu, Lin-Jung
    在數位學習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和教學方法都受到技術的影響。以往的研究表明,在教學方面,由於教學缺乏“個體化的認知診斷”機制,適性學習受到限制。此外,對於技術輔助的適性教學,基於概念診斷的教學策略使用也面臨著不足的數據分析和實證研究。 上述認知診斷的局限性可能會影響學與教的深度。概念學習的研究問題側重於學習與診斷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以探討認知診斷對適性學習的影響。本研究為學生設計了三種具有認知診斷能力的適性學習環境,其中包括四個子研究。首先,本研究開發認知診斷評估系統並分析診斷的準確性。然後,實施線上認知診斷結合電子書包和適性形成性評量、線上認知診斷的適性動態評估多媒體學習以及基於線上認知診斷的適性遊戲化學習。關於實證研究的研究方法,我們採用了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量化內容分析和質化分析。透過實證觀察,我們探索了學習深度和誤解糾正的效果,這使我們能夠探索和比較在線上認知診斷下採用不同策略的不同學習活動的實際狀況及其應用的局限性。 以下是此研究中的四個實證研究的結果: (1)在研究I中,結果顯示,本研究開發的線上診斷系統的平均識別率為95.72%,99.10%,98.73%,99.02%和98.96%;此系統可以有效地自動檢測學生犯下的錯誤的類型。 (2)在研究II中,結果顯示,兩組在學習效果或學習態度方面(電子書包結合即時認知診斷系統和形成性評量相較於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沒有顯著差異。然而,調整後的統計數據分析顯示,實驗組的後測平均值和標準差皆優於對照組。儘管前測分數較低,但實驗組的後測分數仍高於對照組。 (3)在研究III中,結果顯示,適性學習的學生表現出的學習成績和誤解矯正率均高於對照組。透過分析,我們發現近一半的非適性學習學生未能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來糾正他們的誤解。此外,兩組學生在學習上所花費的時間明顯不同。適性學習的學生在學習上的時間明顯少於非適性學生,從而顯示出更高的學習效率。 (4)在研究IV中,結果顯示,在實驗1中,線上認知診斷系統的準確性分別達到90.8%(專家判斷)和88.29%(專家訪談)。實驗2中,透過體驗式遊戲化學習的實驗結果顯示,在基於純遊戲的體驗式學習中,適性化遊戲的體驗式學習(帶有概念診斷)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果,矯正率和心流經驗。實驗3中,接受基於遊戲的體驗學習任務的學生的適性學習成果要優於接受適性多媒體學習任務的學生。結果顯示,基於遊戲的體驗學習確實在幫助學習概念與矯正錯誤概念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認知診斷機制的基於遊戲的體驗式學習明顯改善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學習動機與心流經驗。 由上述結果我們了解認知診斷運用於適性化數學學習的面向與策略,並於文中進而提出模擬式操作由具象輔助抽象概念的形成、遊戲機制中製造認知衝突、策略設計與認知診斷結合、人工智慧手寫辨識結合認知診斷、潛藏性認知診斷以及認知診斷結合智慧型代理人技術等未來可能的各種輔助建議。 此一系列實徵研究有助於探究認知診斷與適性化學習環境下學生知識概念的演進與轉變,其中包含適性化學習策略的整合與結合量化與質化的分析結果,對於適性化數學學習與認知診斷的評估與發展期待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在行動學習環境中專題式合作學習教學系統之建置
    (2005-06-01) 王盟傑; 蕭顯勝; 吳姈蓉; 吳佳厚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專題式合作學習在行動學習環境中之研究:以科技教育為例
    (2004-11-07) 蕭顯勝; 吳姈蓉; 林淑萍; 游光昭
    在行動學習環境下,學習者藉由系統所提供的學習情境、即時線上互動、及鷹架式輔導學習環境,進行主動探索的有意義的學習。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行動學習在科技教育實施之可行性。我們以專題式合作學習模式為教學策略,並以運輸科技之「滑翔機製作」為學習單元,根據課程內容建構一互動式行動學習系統。學習者利用行動學習輔具--平板電腦,透過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問題解決式學習。研究結果顯示,在行動學習環境下實施科技教育活動,能提高學習者之學習成效。本研究可作為科技教育上實施行動學習教學之參照模式。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專題式合作學習在行動學習環境中之研究:以科技教育為例
    (2004-11-01) 蕭顯勝; 吳姈蓉; 林淑萍; 游光昭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無所不在學習環境下的數學步道教學系統之建置
    (國立臺南大學, 2009-04-01) 蕭顯勝; 吳姈蓉; 洪琬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知識管理導向的網路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系統設計
    (2004-05-31) 吳姈蓉; 蕭顯勝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行動學習環境下的數學步道及互動解題討論系統之建置與應用
    (2005) 吳姈蓉; Lin-Jung Wu
    本研究乃融合數學步道與行動學習的精神,使學習數學不再只是抽象的思考更能加入生活化的連結,行動學習支援數學步道各學習區的活動進行並使即時的互動解題辯證順利進行,讓學生當下獲得學習的成就感。研究方向定位在設計並實作一個以學校為本位,數學步道為情境、無線網路、平板電腦為工具,以行動學習來輔助數學學習的一套系統並評鑑國中一年級學生透過此系統學習所獲得的學習成效。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系統開發方法與準實驗研究法,首先探討相關文獻以建構「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再發展數學步道教學活動與教材。教學實驗以北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三班103人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進行「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另兩班則為對照組,分別進行戶外紙本數學步道教學與室內紙本數學步道教學。實驗結束後,利用統計方法針對不同組別學生以及各組高、中、低分群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數學學習態度、數學連結能力表現進行資料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ㄧ、「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高、中、低分群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有明顯助益。 二、「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有明顯助益。使用「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行動學習系統」的學生數學態度顯著優於實施「戶外紙本數學步道活動」與「室內紙本數學步道活動」學生。 三、「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高、低分群學生的數學連結能力有明顯助益。 四、「結合數學步道與互動解題討論的行動學習系統」對提升學生察覺、轉換、解題、評析等數學連結能力表現上有明顯助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行動學習環境下的數學步道及互動解題討論系統設計
    (2005-06-06) 吳姈蓉; 蕭顯勝; 吳佳厚; 張國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行動學習環境下的數學步道及互動解題討論系統設計
    (2005-06-01) 吳姈蓉; 蕭顯勝; 吳佳厚; 張國恩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