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吳宗樺"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足球十二碼射門助跑角度與踢擊目標之運動學研究(2012) 吳宗樺本研究透過十二碼射門時不同的助跑角度(自選角度、30度、60度),探討射門目標位置不同時,最佳助跑角度。研究以八位甲組女子足球選手,分別以三種助跑角度踢擊球門左上角與右上角目標,利用高速攝影機擷取動作數據(250Hz)以及踢擊準確性(200Hz)。分析範圍從受試者踢球開始(踢擊腳後擺)至踢擊後延伸之動作(follow-through)。以Kwon 3D分析軟體,作數據量化處理。最終以單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分別進行F考驗與事後比較。本研究顯著水準訂為α=.05。結果:1.當踢擊目標為右上角時,選手採取不同的助跑角度,踢擊準確性並未達到顯著的差異(F=1.26, P>.05)。當踢擊目標為左上角時,選手採取不同的助跑角度,則踢擊準確性會有顯著的差異(F=19.78, P<.05)。2.不同助跑角度雖然影響球速的表現,然而實驗中三種不同助跑角度作踢擊,不論射門踢擊目標為右上角(F=5.95, P>.05)或目標為左上角(F=1.93, P>.05),在球速上並無顯著差異。3. 當射門目標位置為右上角時,踢擊腳後擺之踝關節角度於不同助跑角度作踢擊時,達顯著差異(F=8.7, P<.05)。當射門目標位置為左上角時,踢擊腳後擺之髖、膝、踝三種關節角度皆達顯著差異(F=8.1, P<.05)、(F=15.68, P<.05)、(F=10.6, P<.05)。當射門目標位置為右上角時,踢擊腳撞擊瞬間之膝、踝關節角度於不同助跑角度作踢擊時,達顯著差異(F=7.7, P<.05)、(F=8.8, P<.05)。當射門目標位置為左上角時,踢擊腳撞擊瞬間之髖、膝、踝三種關節角度皆達顯著差異(F=9.6, P<.05)、(F=12.8, P<.05)、(F=7.1, P<.05)。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於十二碼射門時:1.當目標於右上角時,選擇較大的助跑角度。2.當目標位於左上角時,選擇較小的助跑角度。3. 要求踢擊準確性為首要目的而非球速。Item 足球射門動作之運動生物力學研究(長榮大學運動競技學系, 2013-06-01) 吳宗樺; 黃長福足球比賽的關鍵在於射門進球,而一支球隊射門質量的優劣,得分機會把握的能力直接影響隊上成績。過去研究顯示,平均每場比賽關鍵的射門機會13.24次,進球數2.22次(進球率17%)。即使是只有守門員一人防守的罰踢,進球率也只有67%-75%。因此,如何在競爭激烈比賽中有效的射門已成為當前足壇的重要議題。過去研究以不同接近角度作踢擊實驗,不論在動作表現或球迷上都有顯著差異,然而卻沒有明確指出最佳的接近角度為何。本篇研究試著回顧過去有關在射門方面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並希望統整過去文獻的結果做為未來在研究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