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吳家豪"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穿戴式裝置發展網球運動的負荷指標
    (2023) 吳家豪; Wu, Chia-Hao
    前言:負荷監控對運動員相當重要,這會影響訓練效果與傷害風險,目前尚未出現結合內外在負荷及網球專項特性的負荷指標。穿戴式裝置常被用於測量網球之擊球負荷,能夠辨別擊球動作及球速,但並沒有研究針對動作強度等擊球負荷指標做探討。目的: 1.探討隨著強度增加或疲勞累積時,外在負荷及運動表現與疲勞特徵的相關性。2.觀察擊球表現隨負荷漸增的變化。方法:十二名受試者配戴心率帶、Zepp2 sensor和IMU進行網球專項耐力測試,每分鐘增加送球頻率並詢問RPE分數,至受試者力竭則停止測試。結果: PlayerLoad與內在負荷指標皆呈現顯著相關,其中HRR%(r = 0.605)、RPE(r = 0.639)、TRIMP值(r = 0.481)、平均HR(r = 0.602),皆呈現中度相關; 擊球負荷(Hitting Load)與內在負荷皆呈現顯著相關,其中RPE(r = 0.508)呈現中度相關,HRR%(r = 0.365)、TRIMP值(r = 0.276)、平均HR(r = 0.367)則呈現弱相關。結論: PlayerLoad和擊球負荷能實際應用在實際網球訓練中,且對比與單一外在負荷指標,運動表現參數以迴歸公式計算後有更佳的相關性,透過這些方法,能提升未來外在負荷指標應用於網球運動上的可能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單次性SMR神經回饋訓練對職業高爾夫選手推桿表現之影響
    (2022) 吳家豪; Wu, Jia-Hao
    感覺動作節律(SMR)活動與運動執行中的自動化和流暢有關。根據之前的研究,神經回饋訓練可以有效提高運動表現。然而,研究很少充分探索更具備實用價值的單次訓練和針對職業選手的應用。本研究招募了 40 名慣用右手的職業高爾夫選手。透過交叉設計和塊狀隨機分配確定參與神經回饋訓練和控制條件的次序。參與者被要求進行 10 英尺共180球推桿任務,在兩個情境的任務相同,同時在神經回饋訓練前後記錄腦電圖(EEG)。本研究透過視覺類比量表來檢測前測和後測不同情境下注意力、控制感以及放鬆程度的差異。透過相依樣本 t 檢驗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兩種情境之間的差異。我們發現,與控制情境相比,神經回饋訓練在提高推桿表現(p = 0.006)和 SMR 功率(p = 0.011)方面是有效的。透過視覺類比量表我們還發現,與控制情境相比,神經回饋訓練後的參與者對動作細節的注意力(p< 0.000)和控制感(p < 0.000)顯著降低,並且在身體放鬆程度上變得更加放鬆(p = 0.009)。這項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的缺口,揭示了單次性提升SMR神經回饋訓練可以提高職業高爾夫選手動作準備前的SMR功率與推桿表現。未來的研究建議增加保留測驗來檢驗單次性神經回饋訓練的保留效果,進而提高在實際領域的應用價值。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清大高中化學資優班學生的疑難問題與解答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8-03-??) 吳家豪; 鍾崇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電信營運商經營IPTV之資源統治策略分析—以交易成本理論之觀點
    (2010) 吳家豪
    隨著數位匯流的趨勢,各國電信營運商受到行動電話、VoIP(Voice over IP)以及有線電視業者跨足固網領域的影響,普遍面臨用戶流失以及營收下滑的困境。電信營運商為擴大營收範圍,亦積極開拓IPTV服務,提供終端消費者新的多媒體服務選擇。 然而,IPTV作為一個全新的匯流產業,牽涉到電信產業與多媒體產業結合,而台灣目前對IPTV的經營模式、定價策略以及消費者的確實需求尚未釐出一個明確方向。本研究透過交易成本項目的分析,探討電信營運商面對資源交換時可能考慮的交易成本因素為何,藉此推論出電信營運商與內容業者、ISP業者之間最適合的資源統治結構。 本研究整理過往研究與國內外次級資料,結合深度訪談內容與問卷分析結果,歸納出五個影響性較高之交易成本項目,分別為:(1) 環境不確定性;(2) 內容獨特性;(3) 電信營運商特質;(4) 品牌資產;(5) 合作廠商特質。 本研究再根據交易之成效不確定性與目標一致性等兩項變數,推論電信營運商與內容業者、ISP業者之間最合理的統治結構,研究結論如下:一、電信營運商應發揮平台營運者的長處,建立協力廠商評鑑機制以降低交易成本;二、法規限制與內容類型,對電信營運商的交易行為影響最大;三、電信營運商的合理統治選擇應以市場結構為主,層級結構為輔。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