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吳寂絹"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生於社群網站之資訊揭露現象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12-09-01) 吳寂絹; 邱銘心
    社群網站是一個相當年輕,但卻快速成長的網路現象。為了解大學生於社群網站的資訊揭露行為,本研究以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SET)為基礎,探索大學生使用 Facebook之自我揭露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參與社群網站大學生之資訊揭露行為模式,符合 SET的主張,同時得知大學生參與社群網站的動機、行動、報酬及成本等因素為何。最後除提出一個大學生於社群網站資訊揭露的行為模式外,並提出建議供教育人員及社群網站經營者參考,以建構健全的網路社群。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實務與研究的整合:以實證為基礎之圖書資訊學研究初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10-??) 吳寂絹; 卜小蝶; Chi-Chuan Wu; Hsiao-Tieh Pu
    實務與研究之間的落差,常見於具有專業實踐與學術研究的領域。如何銜接落差,一直是圖書資訊學領域相當關心的議題。本文介紹近年來在歐美地區興起以實證為基礎之圖書資訊學研究內涵與發展,並以其中較具代表性之期刊Evidence-Base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 為對象,透過內容分析了解其所發表文章之作者群背景、研究方法與主題。研究結果顯示美國與加拿大為主要貢獻國家;70%的第一作者為圖書館從業人員;76%文章為單一機構作者,少見跨國合著,呈現在地研究特性;合著模式以圖書館之間合作為主,圖書館與教學單位間的合作比例並不高;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超過60%集中於問卷調查、訪談及內容分析等;研究主題幾乎涵蓋所有圖書資訊類別,其中又以「資訊素養與教學」、「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實徵研究」及「參考資訊服務/數位參考服務」等三類主題較為熱門(分佔15%、10%及8%);文章所採用的資料來源多為圖書館實際營運所得,且72%文章皆載明研究結果之具體應用方向,相較一般學術期刊論文,更注重研究之具體應用價值。臺灣不乏具備研究能力之圖資專業人員,本文以歐美相關研究為鏡,期盼促發更多館員對從事實證研究之興趣,以進一步提升實務決策品質及建立專業形象。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性問答服務之健康資訊提問分析研究
    (2014) 吳寂絹; Chi-Chuan Wu
    隨著網路的普及發展,上網搜尋健康醫療資訊的消費者日益增加,但一般消費者上網檢索健康資訊時,通常無法透過搜尋引擎簡短的檢索詞獲得滿意的結果。社會性問答服務(Social Q&A)興起後,提供人們透過自己的語言發問,從網友提供的資訊獲得解答,加上匿名討論的特性,使得消費者樂意轉向社會性問答服務網站,取代透過搜尋引擎在網路上檢索之方式,尋求所需之健康資訊。 本研究透過言語行為理論論證健康資訊消費者於社會性問答服務網站中提問的行為,為健康資訊消費者的一種資訊尋求行為,提問的內容則視為消費者的健康資訊需求。因此,為了探索健康資訊消費者於社會性問答服務中,健康資訊尋求行為之特徵,本研究蒐集Yahoo!奇摩知識+「醫療保健」類別中1,150則健康資訊尋求階段與健康資訊類別的問題文本進行分析,經由前導研究後確認分析構面分為五部分,分別為提問策略、行動、認知及情感之資訊尋求行為特徵;問題本身的清楚性、急迫性、篇幅長度之語意表達及結構性特徵;身分揭露、問題類型的提問需求特徵;八個健康資訊尋求階段,以及十五個健康資訊類別。為顧及研究的周延性與連貫性,研究設計分為二大面向,每一面向以二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取質化研究取向,依循紮根理論的精神及步驟建構編碼類目,建構的同時並以紮根理論的方式發掘分析框架以外的構面,第二階段以內容分析法賦予每則問題範疇化意義後再進行量化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八個健康資訊尋求階段或十五個健康資訊類別,在語意表達及結構性特徵、提問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特徵上,分別具有時間敏感性及健康資訊類別差異性之特性。消費者健康資訊尋求行為具有多元化的特性,當面臨一種健康資訊需求時,所採取的行動並非僅是提出疑問,尚包含描述症狀、宣洩情緒或表達問題情境等多元化行為,由此亦可反映搜尋引擎無法滿足健康資訊消費者的需求,進而促使社會性問答服務盛行的緣故。在提問需求上,健康資訊消費者對於「疾病」與「醫療處置」具大量需求,最常被提問的問題類型為關於疾病治療的問題,其次為醫療處置的問題,而醫療處置的問題中最常詢問的是手術治療相關的問題。此外,社會性問答服務問題表徵之消費者健康資訊需求具清楚性、少急迫性且自我提問之特徵,此意謂著社會性問答服務中,多數健康資訊消費者當面臨健康資訊需求時,了解清楚表達問題所在的重要性,且因無法確保網友回應的時效,故需要立即性回應的問題較少透過社會性問答服務提問;而匿名性的特性則可提供提問者隱私的基本保障,即使攸關自身相當私密的問題,亦勇於線上提問以尋求網友協助。 本研究除了建構社會性問答服務消費者健康資訊尋求行為之分析架構外,亦發現社會性問答提問消費者之健康資訊尋求行為確實具有階段性及類別差異特徵,研究結果除提供社會性問答服務健康資訊消費者之提問建議外,亦可作為社會性問答服務系統介面修改、政府單位衛教宣導及醫療從業人員醫療諮詢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資訊倫理」在國內圖書資訊學領域的發展概況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2011-12-01) 吳寂絹; 邱銘心
    在重度倚賴資訊技術的時代,因資訊技術而衍生的社會與倫理議題日益受到關注。根據國 外研究指出,「資訊倫理」是一門重要的議題,且應成為圖書館學教育的必修課程,然而「資 訊倫理」在國內圖書資訊學界仍在發展其應有的價值及相關議題。本文除介紹資訊倫理的起源 及意涵,闡述圖書資訊學領域中「資訊倫理」教育發展現況外,另以臺灣地區7種圖書資訊學 核心期刊作為主體,透過文獻分析方式分析這16年來國內圖書資訊學領域在「資訊倫理」議題 的研究主題變化。希望藉由本文的介紹,讓大眾對「資訊倫理」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建立「資 訊倫理」一詞在使用上的統一性,並透過探究國內圖書資訊學領域有哪些主題與「資訊倫理」 議題相關,以供繼續深入研究者參考,並作為未來教學和課程內容的參考依據。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