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吳志文"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與親職適應的影響
    (2021) 張芸慈; Chang, Yun-Tzu
    本研究旨在探討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自我揭露、自我安頓、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對單親家長心理適應(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心理困擾)與親職適應(親職價值、親職壓力)的影響,並比較單親、有偶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適應、親職適應影響的差異。本研究對象為「與12至18歲子女同住之單親、有偶家長」,並採用「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量表」、「安適幸福感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簡式健康量表」、「親職價值量表」、「親職壓力量表」為主要研究工具,以144筆單親家長與151筆有偶家長有效資料進行分析,包含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相關分析、一般線性迴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影響。 2.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揭露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3.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4.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情感性支持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5.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工具性支持對其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6.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單親家長安適幸福感的正向影響顯著高於有偶家長。 最後,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進行討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家長情緒信念與兒童情緒調節之關係:探討3C情緒安撫與情緒教導的中介角色
    (2024) 王楷綾; Wang, Kai-L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長情緒信念(負向情緒可控信念、負向情緒可用信念)對兒童情緒調節(情緒不穩定、情緒復平)之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家長情緒教養行為 (3C情緒安撫、情緒教導)的中介效果。本研究以家中最長子女介於4到6歲的家長為研究對象,透過社群、網路社團發放線上問卷,邀請符合條件的家長協助填寫線上調查問卷。本研究分為預試研究以及正式研究:首先,預試研究以142份研究參與者的資料進行分析,檢驗家長情緒信念及家長情緒教養行為等測量工具的因素結構與內部一致性信度。接著,正式研究以213份研究參與者的資料探究家長情緒信念對兒童情緒調節的影響機制,以及家長情緒教養行為在這個機制中的中介角色。研究結果指出:(1)家長負向情緒可控信念與較高的情緒復平有關;(2)家長負向情緒可控信念會透過增加家長情緒教導的行為,進而增加兒童的情緒復平;(3)家長負向情緒可用信念會透過增加情緒教導的行為,進而增加兒童的情緒復平;(4)家長負向情緒可用信念會透過減少家長使用3C安撫兒童情緒的行為,進一步降低兒童的情緒不穩定。最後,會討論研究限制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並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結果提供實務現場工作者相關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成年初顯期情侶之成人依戀、自主性及關係衝突因應之關聯:以行動者與伴侶相依中介模式探討
    (2021) 袁欣如; Yuan, Hsin-Ju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成年初顯期階段之成人依戀、自主性與關係衝突因應之關聯,並檢驗自主性在此關聯間之中介效果。研究對象為213對男女伴侶,年齡介於20至30歲,所採用的研究工具為「成人依戀安全傾向量表」、「親密關係自主性量表」及「親密關係衝突因應量表」。本研究在控制「交往時間」與「爭吵頻率」後,透過行動者與伴侶相依模式及結構方程模型分析進行資料處理,並區分為個體層次與對偶層次。在個體層次中的研究結果為:(一)安全依戀傾向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個體的個體化自主性與關係自主性;(二)安全依戀傾向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個體採用部分適應性因應策略之傾向;(三)安全依戀傾向可以顯著負向預測個體採用非適應性因應策略之傾向,但部分策略僅在男性或女性中有顯著效果;(四)個體化自主性與關係自主性可以分別顯著正向或負向預測個體採用不同的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傾向;(五)自主性在成人安全依戀傾向與關係衝突因應之間具部分中介效果。在對偶層次中的研究結果為:(一)個體的安全依戀傾向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其伴侶的關係自主性;(二)僅男性的安全依戀傾向可以顯著負向預測其伴侶採用非適應性因應策略之傾向;(三)僅女性的個體化自主性與關係自主性可以分別顯著正向或負向預測其伴侶採用不同的關係衝突因應策略之傾向;(四)自主性在成人安全依戀傾向與關係衝突因應之伴侶效果中不具中介效果。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輔導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父母心理控制與成年初顯期 子女之社交焦慮:自我分化的中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12-??) 梁䕒鎂; 吳志文; 程景琳; Chia-Mei Lian, Chih-Wen Wu, Ching-Ling Cheng
    本研究旨於針對成年初顯期階段之個體,探討其所知覺之父母心理控制與社交焦慮之關聯,並分別針對男性與女性,探討父母心理控制行為是否會透過個體之自我分化程度,進而影響其社交焦慮情形,且分別檢視自我分化五個向度(情緒化反應、我立場、情緒截斷、與家人融合、與他人融合)之中介效果。研究對象為955位(男性364位、女性591位)18至25歲成年初顯期樣本(平均年齡為21.41歲,標準差為2.47)。本研究以「父母心理控制量表」、「社交焦慮量表」及「自我區分量表」進行測量,並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中介效果的分析。結果發現:父母心理控制與社交焦慮之間具有顯著正向關聯,且在男性與女性樣本中,父母心理控制皆顯著地透過自我分化之「情緒化反應」及「與他人融合」向度,進而影響社交焦慮,但自我分化之「情緒截斷」及「與家人融合」向度並沒有中介效果;此外,僅在女性樣本中發現,父母心理控制會透過自我分化之「我立場」向度,進而影響社交焦慮。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輔導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知覺父母教養行為對青少年同儕關係滿意度的影響:以對同儕衝突的認知評估與因應策略作為中介歷程
    (2020) 游子嫻; You, Tzu-Hsien
    本研究旨在探討知覺父母教養行為(自主支持教養、心理控制教養)對其青少年同儕滿意度的影響,並進一步了解人際互動歷程中的衝突認知評估(功能性評估、競爭性評估)與因應策略(兼容並蓄、自我犧牲、功利主義、規避逃離)是否有中介效果。本研究對象為15到18歲之青少年,並採用「自主支持教養量表」、「心理控制教養量表」、「衝突本質評估量表」、「衝突因應策略量表」及「同儕關係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以496筆有效資料進行正式分析,包含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績差相關,以及結構方程模型。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自主支持教養對青少年同儕關係滿意度具正向且顯著的效果。 2.自主支持教養會透過兼容並蓄衝突因應策略,正向影響青少年同儕關係滿意度。 3.心理控制教養會透過自我犧牲衝突因應策略,負向影響青少年同儕關係滿意度。 4.自主支持教養會透過功能性衝突認知評估,正向影響青少年同儕關係滿意度。 5.心理控制較響會透過競爭性衝突認知評估,負向影響青少年同儕關係滿意度。 6.心理控制教養會透過競爭性衝突認知評估、自我犧牲衝突因應策略,負向影響青少年同儕關係滿意度。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實務工作者提出相關的建議,並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方向進行討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知覺父母過度教養與大學生個人及人際範疇適應之關係:以雙元自主性為中介變項
    (2022) 劉品鈞; Liu, Pin-Chun
    本研究旨在檢驗過度教養的研究工具在台灣的適用性,以及探討大學生知覺父母過度教養行為對其個人及人際範疇適應表現之關係,並進一步使用雙元自主性探討其中介歷程。本研究對象為18~23歲之間的台灣在學大學生,以預試研究的198份參與者資料檢驗過度教養研究工具的結構與信效度,並使用正式研究的424位參與者資料檢驗知覺父母過度教養行為、雙元自主性與大學生適應表現之關係。分析方法包含內部一致性信度、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以及結構方程式模型。以下為主要的研究結果:1. 過度教養具有二階的因素結構,其中「密切監視」、「干涉生活」、「重視成就」三個一階因素對應於二階因素「過度要求」;而「解決問題」、「情感涉入」兩個一階因素對應於二階因素「過度保護」,而該研究工具有可接受的信、效度。2. 知覺父母的「過度要求」教養行為與大學生較低程度的幸福感、較高程度的憂鬱、較高程度的焦慮,以及較低的親子關係滿意度有關。3. 知覺父母的「過度保護」教養行為與大學生較高程度的幸福感,以及較高的親子關係滿意度有關。4. 知覺父母的「過度要求」教養行為會透過較低的個體化自主性,進而影響大學生有較低程度的幸福感、較高程度的憂鬱,以及較高程度的焦慮。3. 知覺父母的「過度要求」教養行為會透過較低的關係自主性,進而影響大學生有較低的親子關係滿意度。6.知覺父母的「過度保護」教養行為會透過較高的關係自主性,進而影響大學生有較高的親子關係滿意度。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實務工作者提出相關建議,並針對本研究提出限制與來研究建議進行討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緣觀信念對未受孕女性心理適應與婚姻品質的影響:探討自我批判與自我關懷的中介角色
    (2023) 陳映羽; Chen, Yi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緣觀信念與未受孕女性個人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之關係,並進一步了解自我批判與自我關懷是否有其中介效果。本研究對象為25歲至未滿50歲的未受孕女性,採用方便取樣,邀請符合資格的網路社群成員與研究者周邊親友填答線上調查問卷。考量女性面對不孕情境之範疇特殊性,首先在現有量表基礎下編修未受孕女性緣觀信念量表,以預試研究的98份參與者資料,檢驗此研究工具之結構與信效度;接著使用正式研究194份參與者資料,檢驗緣觀信念、自我批判/自我關懷與未受孕女性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之關係。研究結果指出:(1)認命型緣觀信念與較低的自我價值感、較高度的負向婚姻品質有關;(2)竭盡全力型緣觀信念在各項心理適應及婚姻品質表現的路徑係數皆未達顯著水準,甚至與預期的假設方向不甚符合;(3)適可而止型緣觀信念則與較低度的憂鬱、較低度的負向婚姻品質、較高度的自我價值感,以及較高度的安適幸福感皆有關;(4)認命型緣觀信念會透過增強自我批判,進而增加憂鬱和負向婚姻品質,同時降低自我價值感與安適幸福感;(5)竭盡全力型緣觀信念透過自我批判,進而增加憂鬱、減少自我價值感和安適幸福感,效果不顯著但有此趨勢;(6)適可而止型緣觀信念不僅能透過緩解自我批判,降低憂鬱和負向婚姻品質、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安適幸福感,也能透過促進自我關懷,進而提升自我價值感。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實務工作者相關建議,並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方向進行討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薛承泰教授專題演講「婚姻三不曲」學術活動紀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21-12-??) 李宇雯; 吳志文; Yu-Wen Lee, Chih-Wen Wu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青少年知覺家長數位教養與社群媒體識讀的關聯性:以數位親子溝通品質為中介
    (2024) 胡芯瑜; Hu, Sin-Yu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知覺家長數位教養對於其社群媒體識讀能力的影響,並進一步了解數位親子溝通品質是否有中介效果。研究對象為13到15歲之青少年,並採用「家長數位教養行為量表」、「社群媒體識讀量表」、「親子信任量表」,以及「自我揭露量表」為研究工具,以394筆有效資料進行正式分析,包含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相關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結構方程模型。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要研究結果指出:(1)主動型的數位教養對青少年社群媒體識讀有正向且顯著的效果;(2)主動型的數位教養,會透過數位親子溝通品質,正向影響青少年社群媒體識讀的能力。最後,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方向進行討論,並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實務工作者相關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