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吳映萱"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共創理想鄉:智能與發展障礙家庭在雙老家園中的生命經驗及未來願景
    (2024) 吳映萱; Wu, Ying-Hsuan
    隨著臺灣醫療技術的進步,社會逐漸邁入高齡化,身心障礙者的平均年齡也隨之提升。其中又以智能與發展障礙的族群對原生家庭的支持依賴最大,因為認知能力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若伴隨著具挑戰性的行為問題,更導致社會適應困難、難以找到合適的安置場所。臺灣社會受家庭照顧主義風氣的影響,多將障礙者視為家庭的責任,當家庭照顧者與障礙者同時老化時,便出現了「雙老家庭」的照顧需求。因此,有一群面臨同樣處境的家長們決定打造心中的理想—「雙老家園」,成為一種由障礙家庭自給自足、不同以往的獨特照顧模式。本研究場域的雙老家園是複合式的建築場域,其中包含親子住宅、社福大樓,以及農場、茶園、公園等周邊活動場域。本研究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觀察與半結構訪談,了解在家園的家庭生命經驗與未來願景。根據Turnbull和Turnbull(1991)針對身心障礙家庭提出的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s Theory)作為研究基礎,有以下發現:(一)家園中的障礙者大多特質相近,不同障礙類別的個性能互補相互協助。(二)家園中的照顧者多具有充足的人脈、資源與背景經歷,將照顧責任化為投入莊園經營的使命感。(三)家園具有獨特的經營模式,且成員間彼此同理接納成為後天的家人,使家園成為如眷村般的大家庭關係。(四)參與者與家庭成員大多對雙老家園的未來生活模式有正面的期待,並將家園視為彼此最終的家。透過研究結果有以下未來建議:(一)建議障礙家庭成員及早規劃未來生活,深度對談了解彼此想法。(二)建議實務工作者在提供服務時留意家庭成員相互影響的重要性,並以家庭整體為中心考量。(三)建議政府組織應深度了解家長心聲進行社福制度的修正與改善;亦可透過實際的支持與雙老家園保持合作關係。(四)建議未來研究者等家園運行穩定後,再深入探索生活樣貌或不同家庭成員角色的想法與觀點。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