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吳正己博士"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應用電腦樂高輔助高中生程式設計學習之行動研究(2005) 黃世隆; Shih-Lung Huang本研究希望藉由電腦樂高輔助,提升學生學習程式設計的成效。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進行,參與對象為某高中一年級正修習「計算機概論」科目的兩個班級,共七十九位學生。教學內容包括:程式設計簡介、循序結構、變數與運算式、條件判斷結構、副程式與函數、迴圈結構等。所有的教學單元均以電腦樂高程式的觀摩與實作,來輔助學生驗證所學的觀念。研究者在每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均仔細觀察與記錄學生的學習情形,並進行自我省思,逐步調整教學策略。研究所蒐集與分析的資料包括:分組單元實作紀錄、活動問卷、成就測驗、學生小組訪談,與教學日誌等。 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學生認為使用電腦樂高,有助於提升學習程式設計興趣,並產生學習成就感。而應用電腦樂高輔助程式設計教學時,須給予學生充分的實作時間,並提供充足的軟硬體設備支援,以及適當的教學人力協助。此外,程式中驅動電腦樂高硬體的指令,是學生在學習上覺得困擾的地方。此次研究是研究者第一次正式使用傳統程式編輯環境以外的輔助教學工具,新教具的使用使研究者體會到:程式設計教學可藉由求新求變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藉由此次研究,研究者也深刻了解教學上的團隊合作,以及觀察學生學習、獲得學習回饋的重要,並對於程式設計教學的目標有更深的體會。Item 高中資訊教師對電腦科學史融入教學之看法(2013) 陳怡芬; Yi Fen Chen本研究調查高中資訊教師對電腦科學史融入教學的看法,並以教師背景與課程實施現況探討影響教師實施電腦科學史教學之因素,調查內容包括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挑戰、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支援等向度。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邀請全國公立高中資訊教師進行線上問卷填答,共計137位教師參與。 調查結果顯示約有四成教師曾修習電腦科學史相關課程,八成以上實施過電腦科學史教學活動,教師普遍對課程中帶入電腦科學史持正向態度,但教學時數、學生興趣、教師背景知識、教材不足等挑戰因素會影響其教學成效。若要實施電腦科學史教學,教師們認為電腦網路、資訊安全、人工智慧與內儲程式等科學發展里程碑是高中生應該知道的電腦科學史;以學生較熟悉的近代電腦科學發展重要人物做為史料選材重點,可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依時序或類別彙整重要事件演進、科學發展的失敗經驗與重要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搭配相關的圖片、照片、科學家故事與奇聞軼事進行科學史料的舖陳,有助於學生對電腦科學的了解;在教科書中包含較完整的電腦科學史內容,增加更多教科書以外的電腦科學史補充教材、中文影音資料庫與科學史網站,則可豐富教師背景知識與教學資源。 建議後續研究者進行高中電腦科學史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成效評估,開發電腦科學史教學指引,協助教師更有效率地在教學中帶入電腦科學史,以提昇教師對電腦科學史的教學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