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呂志峰"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學生月相盈虧相關迷思概念類型與概念改變過程之探討
    (2008) 呂志峰; Chih-Feng Lu
    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具有的前備知識(prior knowledge),因受限於本身經驗與個別推論,有別於專家所持有的科學概念 (Osborne& Gilbert, 1980)。學生所發展出來的概念是不完整,甚至是不正確的,此稱為迷思概念(Driver & Easley, 1978; Clark & Peterson, 1986)。這些概念很難藉由學習加以改變,往往形成學習的絆腳石,阻礙學習的進行(Vosniadou &Brewer, 1992)。 為了有效改變學生所具有的迷思概念,許多的教學策略被提出來以促進學生進行概念改變(何玉婷, 2005)。諸多促進概念改變的教學策略裡,常見的認知衝突策略是使用異例(anomaly)、類比(Duit, 1991; Gentner, 1998)、電腦模擬教學以及TEL model課程設計模式(Hsu, Ying-Shao, Wu, Hsin-Kai & Hwang, Fu-Kwun, 2008)。本研究以彰化縣某國中二年級兩個常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國中二年級學生在進行「月相盈虧成因課程」前後概念改變情形,並了解不同空間能力的學生概念改變的差異情形。 首先,研究者以「月相盈虧成因診斷測驗」分析國中二年級學生在進行課程前所具有的月相盈虧成因迷思概念,並在課程後測探討「月相盈虧成因課程」對學生學習月相盈虧成因概念改變的情形。 研究獲得以下結果: 1. 學習前學生的概念模式有七種。科學模式解釋月相盈虧成因的學習者有5位;在迷思概念類型中有9位以月食的模式來解釋月相盈虧成因,而有10位同學以位置模式解釋月相盈虧成因,最後有4位以混合模式解釋月相盈虧成因。 2. 學生在教學後較多人呈現出部份或完整的科學概念。 3. 學生在經過課程之後仍持有迷思概念,其中月食模式的學生最多(3位)。 4. 高、低空間能力學生在經過月相盈虧課程之後概念有顯著改變,顯示課程教材對高、低空間能力學生獲得較顯著的成效。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