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康柏楷"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角色IP授權價值評估指標與品牌設計指南發展
    (2024) 康柏楷; Kang, Po-Kai
    IP是全世界知識經濟的鑰匙,在臺灣更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推動的核心。所有與IP相關的商業經濟行為都需要牽涉到價值評估。角色IP目前在臺灣是最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的轉譯來源之一,但卻仍然缺乏合適且可信的授權價值評估體系與相關設計指引,不利於角色產業長期的商業發展與設計競爭力。本研究整理與分析世界各國重要的相關的研究文獻,並透過產業資深專家訪談、模糊徳菲法與層次分析法、持續比較法完成創作背景資料研究後,再透過實際執行相關設計創作進行驗證及反思,為一具探索性的混合研究。創作背景資料研究共分為兩個研究子題,研究A「建構角色IP授權價值評估指標」分析得到具專家共識的3大構面(依權重高至低排序):設計價值要素、外部影響價值要素、內部影響價值要素;以及8項指標(依權重高至低排序):情感共鳴、獨創性、受眾連結能力、團隊專業能力、品牌知名度、品牌辨識度、品牌好感度、多樣性。研究B「建立角色IP品牌設計指南內容指引」分析與歸納出11項要點:品牌概要、角色設定、商標規範、標示色票、角色IP應用圖素、設計應用指導與範例、授權案例、行銷輔助資源利用說明、品牌語調、文字編排規則、著作權管理資訊。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子題A、B兩者之間為可以交互對應、具有一致性邏輯的高度關聯性;以上對降低過往臺灣角色產業專業知識落差的問題有所貢獻。設計創作研究階段透過實際執行角色IP品牌的創設、展示與整體反思後歸納出研究結論:(1)角色IP轉譯和設計的基礎在於價值網絡中的溝通與權衡。(2)角色IP為主題的策展,是具體呈現角色IP價值網絡與擴大徵召的良好形式。(3)角色IP的授權價值評估指標與品牌設計指南內容指引,對新創的角色IP設計創作與發展特別具有啟發性和實用效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運用符號學觀點分析《山海經》神怪造形之創作研究
    (2009) 康柏楷; Kang Po-kai
    《山海經》可說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全書約三萬多字,共分十八卷,前五卷合稱為「五藏山經」,又簡稱「山經」;後十三卷原本並沒有專名,但因其又以海外、海內各經為主,因此又被稱為「海經」。內容用字非常精簡,大多都是簡短的陳述句,但是內容所涉領域卻包羅萬象,例如:地理、地質、天文、氣象、生物、礦產、醫藥、水利、考古、人類學、海洋學、科技史、民族學、宗教、神話等,學者郭璞為其作注時曾說:「非天下之至通,難與言《山海經》之義。」可見其內容之廣大淵博。而其中記載有約377個關於各種神怪造形的敘述(不包含異國異民),其形貌各異、習性特徵包羅萬象,甚至作為各種徵兆的象徵,可以說全書最引人注目也最有想像力的部分。 本研究以西方符號學理論為探討《山海經》神怪敘述的核心觀點,分析其符號組成的共同敘事結構,進而更客觀印證了許多學者認為《山海經》具有統一的敘事風格的說法,以及初民運用符號與創造符號的情形。《山海經》中的神怪符號系統是「虛實交雜」的,包含著初民對實物觀察的經驗及被賦予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是初民用以敘述、解釋天地萬物,甚至傳承歷史的手法。嚴格來說,他們和一般中國神怪小說中全憑想像捏造出的神怪是有所不同的。 在本研究進行的創作方面,則嘗試藉由符號分析、重組編碼的方式,將《山海經》神怪造形與臺灣當代社會上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或議題結合,成為不單純只是對其外在造形敘述重新詮釋的創作方式,而是藉由隱喻的手法賦予神怪造形符號新的象徵意義,以及創新的形體面貌,讓觀者產生情感刺激之外,也能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吸引更多人投入研究與創作。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