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廖彥婷"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坡地災害與林業發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9-12-01) 廖彥婷; 陳國川Item 坡地災害與林業發展(2009/09/18-19) 廖彥婷; 陳國川Item 樸月「重寫型小說-文學家系列」研究(2021) 廖彥婷; Liau, Yen-Ting樸月的第一本小說《西風獨自涼》出版於西元一九八〇年代,而第二本文學家系列的歷史小說《來如春夢去似雲》出版於一九九〇年代並持續創作不輟,雖然樸月並不常被研究者討論,但她的作品不只在台灣出版,在中國也有相當的影響力。一九八〇、九〇年代以降,是台灣迅速發展的時期,文學創作的面相更加自由多元。樸月歷史小說中的文學家系列,展現了透過愛情視角重新書寫歷史人物的意圖,透過納蘭容若、蘇軾兩位詞人的愛情故事,展現她所認同的價值觀,並試圖透過「重寫型」的小說回應自己所處的社會、時代問題。 樸月以「詞本事」的模式建構她的歷史小說,因此詩詞以及文學典故在樸月的小說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兩部小說皆非常有系統的將詞人之詞作織羅其中。將詞作中的情感「本事化」,為那一闋詞鋪陳一個故事,這種作法自古有之,然而樸月的作品中透過詩詞與小說情節的互相渲染,比傳統「本事」以情節證實詩詞作品之間的情感層次更加豐厚。 在樸月筆下女性角色所共同擁有的性個特質是繼承自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當中的佳人的「真情」與「定情」,對所愛之人從一而終,而不惜受苦、犧牲。樸月以歷史作為載體,其重點書寫愛情和兩性關係,相比有情人歷經磨難而終成眷屬的情節,樸月所強調的愛情觀是一種透過愛情所呈現的美好人格特質。 雖然學界關於樸月作品的研究比較少,然而樸月以詞本事的模式演繹小說,以愛情視角詮釋歷史人物的寫作模式非常特殊,關於樸月的研究還有許多空白等待填補。而透過觀察樸月的「文學家系列」與社會思潮的關係,發現樸月的創作附著在性別與族群的論述架構之下,與時代的氛圍與背景息息相關,都呈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除了召喚讀者對中華文化的喜愛與懷念之外,族群意識也成為小說成功的背景因素。樸月的書寫策略讓其作品處於通俗小說與嚴肅小說的模糊地帶,讓兩種閱讀傾向的讀者產生共鳴。而樸月身為女性,對於愛情、家庭的想像雖然趨向保守,然而樸月所提倡的,乃是透過對於愛情、道德嚮往的心志,支持人們在充滿限制的現實世界生活。在愛情以及性別關係當中,也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考模式。Item 自然災害與景觀變遷(2009/10/15-16) 廖彥婷; 陳國川Item 邊區開發與環境衝擊:德基水庫集水區的環境變遷(2010) 廖彥婷; Yan-ting Liau本文的目的在經由通用土壤沖蝕模型的建構,探究德基水庫集水區環境衝擊的發生因素,並分析不同時期引發環境衝擊因素的特性,進而討論本集水區環境衝擊發生與國家山地政策改變及颱風地震事件次數變化的關連性。 研究成果發現,德基水庫集水區在中部橫貫公路完工前後、蘋果開放進口政策之後,以及九二一地震之後的四個時期,由於面臨國家山地政策、以及地震颱風發生次數的改變,以致對環境造成衝擊的坡度、坡長、降雨、土壤沖蝕及植生覆蓋與管理因素,各自擁有不同權重。在中部橫貫公路完工前,自然因素扮演重要角色;同時,植生覆蓋與管理因素的影響力亦大。中部橫貫公路完工之後,受人為開發影響,植生覆蓋與管理因素所引致的環境衝擊程度更趨於提高。蘋果開放進口之後,環境衝擊程度再受到颱風次數提高、造成崩塌地增加影響,植生覆蓋與管理因素的影響力續增。九二一地震後,因為地震與颱風發生次數與規模暴增的影響,使得自然因素引致環境衝擊程度的影響力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