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廖添富"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8 of 1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個政治參與態度量表的結構分析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89-10-??) 廖添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共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83-06-??) 廖添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變項之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3-06-??) 廖添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民主教育觀點檢視台灣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內容
    (2000-01-01) 廖添富; 王錦雀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民主教育觀點談「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設計理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0-10-??) 廖添富; 王錦雀
    社會發展至今,逐步續往民主之路邁進,是我們不悔的選擇,而一個社會欲邁向民主社會,端視教育能否培育深具民主素養的公民。所以我們應當避免的是--僅著重要求對新課程進行統整的呼聲,而忘卻所設計之統整課程應意涵民主理念和精神於內之實質意義。 然而,落實培育具民主素養之公民不單只是教育的口號,也不只是在於教導民主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一套具民主內涵的教材,將民主的核心價值涵化於學生的內心,落實民主在生活上的實踐。故民主之內涵應是教材制訂和課程設計的原則,若學校課程的設計能符合民主的意涵和原則,責學校學習過程就是民主教育的落實與應用。 對於民國九十年即將進行的新課程,其中「社會學習領域」所欲達成的十項目標,與民主教育目標所欲培養具民主素養公民的目標是一致且相互呼應的,故擬從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以民主理念和精神作為設計統整課程方案之中心理念。 基於研究旨趣,本文將分為四個部分,探討(一)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二)「社會學習領域」中課程統整之內涵分析;(三)民主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關聯;(四)民主教育取向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模式。 並提出如下之建議: (一)課程目標應對世界觀、理性及批判思考能力、社會效能和公民責任感的培養加以明訂。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容應講授與學生經驗有密切關係,而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知識。 (三)應增加動態性課程 (四)「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和各單元研討習作之編纂理念應朝向「批判取向」。 (五)「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應涵蓋並兼重民主認知、民主態度和民主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實施之成效、除了從學校實有課程中交給學生什麼的效果來研究,也要由「缺乏什麼」、產生了什麼結果的角度加以檢視和探析,以為課程改革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民主教育觀點談「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設計理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0-10-01) 廖添富; 王錦雀
    社會發展至今,逐步續往民主之路邁進,是我們不悔的選擇,而一個社會欲邁向民主社會,端視教育能否培育深具民主素養的公民。所以我們應當避免的是--僅著重要求對新課程進行統整的呼聲,而忘卻所設計之統整課程應意涵民主理念和精神於內之實質意義。 然而,落實培育具民主素養之公民不單只是教育的口號,也不只是在於教導民主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一套具民主內涵的教材,將民主的核心價值涵化於學生的內心,落實民主在生活上的實踐。故民主之內涵應是教材制訂和課程設計的原則,若學校課程的設計能符合民主的意涵和原則,責學校學習過程就是民主教育的落實與應用。 對於民國九十年即將進行的新課程,其中「社會學習領域」所欲達成的十項目標,與民主教育目標所欲培養具民主素養公民的目標是一致且相互呼應的,故擬從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以民主理念和精神作為設計統整課程方案之中心理念。 基於研究旨趣,本文將分為四個部分,探討(一)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二)「社會學習領域」中課程統整之內涵分析;(三)民主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關聯;(四)民主教育取向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模式。 並提出如下之建議: (一)課程目標應對世界觀、理性及批判思考能力、社會效能和公民責任感的培養加以明訂。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容應講授與學生經驗有密切關係,而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知識。 (三)應增加動態性課程 (四)「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和各單元研討習作之編纂理念應朝向「批判取向」。 (五)「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應涵蓋並兼重民主認知、民主態度和民主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實施之成效、除了從學校實有課程中交給學生什麼的效果來研究,也要由「缺乏什麼」、產生了什麼結果的角度加以檢視和探析,以為課程改革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大學生公民態度之研究--樣本取自北部地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5-06-??) 廖添富; 黃景裕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師範院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相關性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廖添富; 劉美慧; 董秀蘭
    學校是推行公民教育的重要機構,教師則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因是,教師的公民參與態度及其對公民教育的看法,是公民教育能否符合「培養負責任、有能力參與民主過程的現代公民」之目標的重要關鍵。許多實證研究發現師範教育課程是影響準教師與對學科觀點的重要因素,因此,瞭解師範生的公民參與態度、公民教育觀點、及其影響因素,應是公民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緣此,本研究以師範院校學生為對象,進行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之相關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編製的「公民參與態度量表」、「公民教育觀點量表」、與「學校學習過程調查問卷」,瞭解師範生的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並分析個人背景因素與學校學習過程因素對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的影響。研究結果有以下的發現:一、個人背景因素不同的師範學生,其公民參與態度具有差異。二、本研究所列的七項個人背景因素中,在師範生公民教育觀點上,差異最顯著的為「是否曾捐款給社會服務團體或活動」;而「是否曾捐款給政黨或政治人物」、「是否曾參加社會服務團體或活動」二項個人背景因素,則均無差異。三、批判思考能力的訓練、就讀科系、捐款給政黨或政治人物、性別、與捐款給社會服務團體等五項因素,對公民參與態度具有影響。四、除了學校民主氣氛、爭議性議題的接觸二項外,其餘本研究所列的九項個人背景因素、學校學習因素與公民參與態度,均對師範生的五種公民教育觀點具有影響。五、我國師範院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五種「公民教育觀點」均有顯著的正相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師範院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相關性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01) 廖添富; 劉美慧; 董秀蘭
    學校是推行公民教育的重要機構,教師則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因是,教師的公民參與態度及其對公民教育的看法,是公民教育能否符合「培養負責任、有能力參與民主過程的現代公民」之目標的重要關鍵。許多實證研究發現師範教育課程是影響準教師與對學科觀點的重要因素,因此,瞭解師範生的公民參與態度、公民教育觀點、及其影響因素,應是公民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緣此,本研究以師範院校學生為對象,進行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之相關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編製的「公民參與態度量表」、「公民教育觀點量表」、與「學校學習過程調查問卷」,瞭解師範生的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並分析個人背景因素與學校學習過程因素對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的影響。研究結果有以下的發現:一、個人背景因素不同的師範學生,其公民參與態度具有差異。二、本研究所列的七項個人背景因素中,在師範生公民教育觀點上,差異最顯著的為「是否曾捐款給社會服務團體或活動」;而「是否曾捐款給政黨或政治人物」、「是否曾參加社會服務團體或活動」二項個人背景因素,則均無差異。三、批判思考能力的訓練、就讀科系、捐款給政黨或政治人物、性別、與捐款給社會服務團體等五項因素,對公民參與態度具有影響。四、除了學校民主氣氛、爭議性議題的接觸二項外,其餘本研究所列的九項個人背景因素、學校學習因素與公民參與態度,均對師範生的五種公民教育觀點具有影響。五、我國師範院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五種「公民教育觀點」均有顯著的正相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現代公民性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廖添富; 黃景裕; 劉美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領域採行統整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01-??) 廖添富; 張樹倫; 王錦雀
    本研究旨在從民主教育觀點,形構一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和模式。藉此課程方案的建立,實際運用於教學上,採行教學實驗法,以檢證從民主教育觀點為依據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能培養中學生涵育民主之素養,並符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基本理念,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和民主素養的健全國民。「社會」領域是統整舊有地理、歷史、公民等學科領域而成之學習領域,本研究於課程設計和編製過程中,秉持著課程統整之理念和配合其精神,邀此三科之教師,以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試訂定數個不同之單元主題,將地理、歷史和公民三個學科內容統整設計,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擬提供教師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同時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行動研究」,發現問題並提昇能力。本研究擬達成下列目的:1. 釐清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2. 探討民主教育觀點與「社會」領域課程統整之理論基礎。3. 設計和編製意涵民主教育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4. 瞭解意涵民主精神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對學生養成民主素養之學習成果的影響。依據研究發現,對「社會」領域課程發展和教學,提出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領域採行統整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01-??) 廖添富; 張樹倫; 王錦雀
    本研究旨在從民主教育觀點,形構一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和模式。藉此課程方案的建立,實際運用於教學上,採行教學實驗法,以檢證從民主教育觀點為依據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能培養中學生涵育民主之素養,並符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基本理念,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和民主素養的健全國民。「社會」領域是統整舊有地理、歷史、公民等學科領域而成之學習領域,本研究於課程設計和編製過程中,秉持著課程統整之理念和配合其精神,邀此三科之教師,以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試訂定數個不同之單元主題,將地理、歷史和公民三個學科內容統整設計,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擬提供教師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同時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行動研究」,發現問題並提昇能力。本研究擬達成下列目的:1. 釐清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2. 探討民主教育觀點與「社會」領域課程統整之理論基礎。3. 設計和編製意涵民主教育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4. 瞭解意涵民主精神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對學生養成民主素養之學習成果的影響。依據研究發現,對「社會」領域課程發展和教學,提出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領域採行統整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01-??) 廖添富; 張樹倫; 王錦雀
    本研究旨在從民主教育觀點,形構一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和模式。藉此課程方案的建立,實際運用於教學上,採行教學實驗法,以檢證從民主教育觀點為依據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能培養中學生涵育民主之素養,並符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基本理念,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和民主素養的健全國民。「社會」領域是統整舊有地理、歷史、公民等學科領域而成之學習領域,本研究於課程設計和編製過程中,秉持著課程統整之理念和配合其精神,邀此三科之教師,以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試訂定數個不同之單元主題,將地理、歷史和公民三個學科內容統整設計,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擬提供教師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同時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行動研究」,發現問題並提昇能力。本研究擬達成下列目的:1. 釐清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2. 探討民主教育觀點與「社會」領域課程統整之理論基礎。3. 設計和編製意涵民主教育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4. 瞭解意涵民主精神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對學生養成民主素養之學習成果的影響。依據研究發現,對「社會」領域課程發展和教學,提出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領域採行統整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01-01) 廖添富; 張樹倫; 王錦雀
    本研究旨在從民主教育觀點,形構一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和模式。藉此課程方案的建立,實際運用於教學上,採行教學實驗法,以檢證從民主教育觀點為依據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能培養中學生涵育民主之素養,並符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基本理念,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和民主素養的健全國民。 「社會」領域是統整舊有地理、歷史、公民等學科領域而成之學習領域,本研究於課程設計和編製過程中,秉持著課程統整之理念和配合其精神,邀此三科之教師,以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試訂定數個不同之單元主題,將地理、歷史和公民三個學科內容統整設計,所設計出之課程方案,擬提供教師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同時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行動研究」,發現問題並提昇能力。本研究擬達成下列目的: 1. 釐清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 2. 探討民主教育觀點與「社會」領域課程統整之理論基礎。 3. 設計和編製意涵民主教育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 4. 瞭解意涵民主精神理念之「社會」領域課程方案,對學生養成民主素養之學習成果的影響。 依據研究發現,對「社會」領域課程發展和教學,提出具體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01) 廖添富; 劉美慧; 董秀蘭
    一九八0年代以來,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學者對公民資格與公民教育觀等議題有相當的爭議。本文歸納其主要論點如下: 一、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觀 (一)個人與國家的關係:1. 個人優先於社會、國家而存在;2. 屬於契約式的工具性關係。 (二)權利政治或共善政治:1. 個人權利獨立於任何,好的價值而存在, 強調個人自主和尊重差異;2. 個人權利優先於任何社會責任或促進公共利益的要求。 (三)政治中心與愛國心:1.國家的目的只在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而不在培育有德行的公民;2.公民對美好生活及價值的構思,國家必須給予中立性的關心;3.國家的中立性是解決當代社會價值多元分歧的最好方式。 (四)應否積極參與政治:1.政治參與是社會契約的工具性產物, 目的在謀求、維護個人的權益,而不在實踐公民責任;2.個人參與統治並不具有積極的意義,亦不具任何價值意涵,個人自主性構成,不需透過公共生活。 二、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 (一)個人與國家的關係:1.社會、國家優先於個人而存在;2.屬於構成式的固有關係。(二)權利政治與共善政治:1.個人的行為和社會制度的安排都需符合共善價值的要求;2.強調公民的責任義務和公共服務的角色。 (三)政治中心與愛國心:1.愛國心是構成政治社群不可或缺的公民德行;2.社群應鼓勵成員選擇與社群共善價值相符的生活方式;3.不應在愛國心的美德上保持中立,應積極證成愛國心。 (四)應否積極參與政治:1.政治參與的目的在促進共善,也是公民的責任和公民資格的積極實踐;2.公民應積極參與選舉投票以外的公共事務活動;透過參與,個人的自主性才可實現。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廖添富; 劉美慧; 董秀蘭
    一九八0年代以來,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學者對公民資格與公民教育觀等議題有相當的爭議。本文歸納其主要論點如下:一、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觀(一)個人與國家的關係:1. 個人優先於社會、國家而存在;2. 屬於契約式的工具性關係。(二)權利政治或共善政治:1. 個人權利獨立於任何,好的價值而存在, 強調個人自主和尊重差異;2. 個人權利優先於任何社會責任或促進公共利益的要求。(三)政治中心與愛國心:1.國家的目的只在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而不在培育有德行的公民;2.公民對美好生活及價值的構思,國家必須給予中立性的關心;3.國家的中立性是解決當代社會價值多元分歧的最好方式。(四)應否積極參與政治:1.政治參與是社會契約的工具性產物, 目的在謀求、維護個人的權益,而不在實踐公民責任;2.個人參與統治並不具有積極的意義,亦不具任何價值意涵,個人自主性構成,不需透過公共生活。二、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觀(一)個人與國家的關係:1.社會、國家優先於個人而存在;2.屬於構成式的固有關係。(二)權利政治與共善政治:1.個人的行為和社會制度的安排都需符合共善價值的要求;2.強調公民的責任義務和公共服務的角色。(三)政治中心與愛國心:1.愛國心是構成政治社群不可或缺的公民德行;2.社群應鼓勵成員選擇與社群共善價值相符的生活方式;3.不應在愛國心的美德上保持中立,應積極證成愛國心。(四)應否積極參與政治:1.政治參與的目的在促進共善,也是公民的責任和公民資格的積極實踐;2.公民應積極參與選舉投票以外的公共事務活動;透過參與,個人的自主性才可實現。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議題中心教學」對國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
    (1998-07-31) 廖添富; 董秀蘭; 劉美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議題中心教學」對高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
    (1999-07-31) 廖添富; 劉美慧; 董秀蘭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