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廖美慧"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周邊海域海面水溫分析及其於珊瑚白化監測之研究
    (2015) 廖美慧
    近年來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已成為國際矚目焦點,其中東太平洋海域水溫異常變化之聖嬰及反聖嬰現象,其發生頻率及強度皆不斷提升,對整個太平洋海域(包含臺灣周邊海域)之自然環境及生態可能造成之衝擊,也已成為重要研究課題。本研究處理分析1981-2010年臺灣周邊海域衛星遙測海面水溫資料,探討臺灣近海主要海面水溫分布特徵及其時空變動特性,並利用高解析衛星遙測海面水溫資料,嘗試建立珊瑚白化監測及預警模式。 本研究初步結果顯示,由近三十年衛星月平均海面水溫分布圖,發現臺灣周邊海域,冬、夏季海面水溫分布型態有明顯差異。夏季時期,臺灣周邊海域海面水溫可高達29℃左右,且於澎湖西南海域及臺灣東北海域均出現冷水塊分布,特別是澎湖西南海域之冷水塊分布面積廣大,呈下弦月狀分佈於200米等深線附近海域。冬季時期,臺灣海峽會出現密集的等溫線分布,東西水平向水溫梯度變化顯著,靠近大陸沿岸海面水溫下降至20℃以下。此時,臺灣東部海域則受黑潮暖流作用影響,水溫變化較不顯著。 另外,臺灣周邊海域珊瑚白化的高峰期,出現於夏季時期的7至9月份,9月之後珊瑚白化發生的風險隨著水溫下降快速減低。2010至2014年間,以2014年的珊瑚白化警戒等級最高且熱區分布海域範圍最大,從5月份開始,臺灣東北及南部海域均有珊瑚白化熱區(Coral Bleaching HotSpots)出現,6月開始熱區海域逐漸擴大,7月時涵蓋海域範圍達最大,但於10月後熱區數值下降迅速恢復正常。此外,本研究初步結果亦顯示,利用高解析衛星遙測海面水溫影像(G1SST)不僅適用於建立臺灣周邊海域珊瑚白化監測及預警模式,亦可有效應用於面積範圍較小的區域性海域珊瑚白化監測利用。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