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廖豈汶"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主流報紙的氣候變遷新聞框架分析(2012-2016年)
    (2018) 廖豈汶; Liao, Chi-Wen
      我國許多民眾對於環境資訊與知識的主要取得管道為大眾媒體。近年來環保意識提升,氣候變遷議題逐漸受民眾關注與熱烈討論,這幾年的重要議題包括:2012年《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到期、2013年IPCC發布「第五次氣候評估報告」、2014年全球190國代表協議出「利馬呼籲氣候行動」以及2015年的巴黎氣候峰會。上述事件在我國氣候變遷報導中也佔有一定的篇幅,所以,媒體如何框架這些資訊,也會影響民眾理解和回應的方式。   近十年來有許多針對氣候變遷報導框架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則在於了解我國媒體如何處理氣候變遷議題新聞,以及媒體在新聞議題上的報導面向,透過哪些框架建構出氣候變遷議題。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探討我國四大報《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如何報導氣候變遷,並檢視2012年至2016年共五年間與氣候變遷議題相關新聞的框架,以量化方式檢驗新聞中的框架及面向,依據新聞的數量、形式、領域、來源、地點、以及環境教育內涵等項目做分類。   研究發現,氣候變遷新聞的報導數量因為2015年的巴黎氣候峰會而在當年達到高峰,該次會議的目的是要協定出各國因應氣候變遷的減緩及調適方案,因此發現新聞框架偏好為「社會演進」框架,並關注在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影響。此外,我國相關報導的主要來源為「政府單位」,而我國媒體在撰寫氣候變遷報導時,多採用環境教育目標中的「覺知」及「行動」,著重在氣候變遷的減緩。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