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博鈞"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利用電壓及氫化反應可逆地控制材料磁性
    (2018) 張博鈞; Chang, Po-Chun
    在我們的電壓控磁的研究中顯示了,在鐵/氧化鋅結構中,可以藉由適當的電壓促使鐵的矯頑場減小15%–20%,而且只要一移除電壓,矯頑場就會回復至原本的大小。另外,如果施加過量的電壓,則可以導致鐵/氧化鋅介面上的鐵氧化成氧化鐵、三氧化二鐵或四氧化三鐵等不同的氧化態,並且使樣品的矯頑場上升。各種氧化態的比例會取決於鐵和氧化鋅的厚度比例,且一旦氧化後是不可回復的。但就算發生了介面氧化,還是可以藉由適當的電壓來調降矯頑場的大小。 在氫化控磁的研究中,我們觀察了鈷-30%鈀-70%的合金在不同氫氣氣壓下的磁性變化。原本無法觀察到磁域的樣品,在足夠的氫氣壓力下(0.2 bar),會在樣品磁性翻轉時觀察到磁域,同時磁致曲線也會變得方正。我們依據在不同的固定外加磁場和氫氣濃度下所畫出的磁化翻轉曲線,可以推論出最小的翻轉單位Barkhausen volume 會隨著氫氣壓力上升而變小。同時,氫氣壓力上升也會使得樣品的脫釘磁場變大,導致磁致曲線的矯頑場在0.2 bar以上的氫氣壓力會逐漸增加。 此外,我們也研究了氫氣對於多層膜磁性耦合的影響。在Pd/Fe/Pd/Fe/MgO(001) 中,也許是基板表面傾斜的緣故,第一層的鐵只有單軸磁異相性,到了第二層的鐵才出現雙軸磁異相性。當外加磁場和第一層的磁易軸的夾角接近90度時,兩個鐵磁層之間的耦合力會和外加場競爭。當外加場不夠強時,上層的鐵磁會被下層的鐵磁吸引並翻轉致同磁化方向。而且當樣品吸附氫氣後,鐵磁耦合會增強,需要更大的外加場才能打破耦合。因此當外加場在6 Oe時,氫氣的脫吸附能使上層的鐵磁在外加場和底層鐵磁之間扭轉。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北市社區大學自行車社團成員的自然連結與休閒涉入之初探
    (2018) 張博鈞; Chang, Po-Chun
      於2007年上映的電影《練習曲》,片中一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更是帶動了臺灣國內的自行車環島旅行熱潮,時至今日,自行車依然為國人所從事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   本研究以自行車休閒活動、自然經驗以及自然連結相關的文獻回顧,探索及評估此一類型研究之可能性與重要性,透過量化的研究方法,針對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自行車社團成員為研究對象。研究者以文獻探討所得之自然關聯性量表,並融合自行車休閒活動涉入量表作為研究工具,藉以探索自行車騎乘社團的休閒活動及自然經驗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社區大學自行車社團成員對於自行車的休閒涉入程度很高;自然連結狀況處於中等偏上的程度;自行車休閒涉入與自然連結之間不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社員們的年齡、是否曾發起自行車騎乘活動、以及部分社團的背景不同,對於其自然連結有顯著差異。年紀較大的社員,其年齡與自然連結程度呈現負相關;而社團是否具有友善環境的特質,則與社員的自然連結具有正相關。不同社大的自行車社團間,其自然關聯性中的自然連結我與自然連結經驗具有顯著差異。   臺灣作為一座海島,高聳的山脊,擁有跨越海陸及緯度藩籬的物種及環境多樣性,在視覺與感官上的變化,更是喜愛自行車騎乘活動的朋友們所欲追求的體驗和慰藉。然而進行休閒活動,難免對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同時,與自然接觸的經驗,使我們能夠加深與自然之間的連結,進而開啟了環境教育的諸多可能。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