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國英"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傅抱石研究
    張國英; ZHANG,GUO-YING
    傅抱石(1904-1965) 從困阨的環境出身, 而能以堅毅的精神, 不懈的努力, 使他的藝 術創作能融貫古今, 終於達到登峰造極的非凡成就。其所遺留下大批的畫蹟和著述, 不僅在質與量均極其可觀, 而且也是研究他藝術奧秘之最佳材料。 留學日本, 感受到東洋文化之刺激, 盱衡時局, 痛斥流弊之外, 有懷於民族藝術之危 機, 而積極展開創作, 以圖勵新。爾後遭遇時局之遽變, 與夫在內心之衝擊與省思, 可說是造成他創造風格與內容豐富多變的契機。 傅抱石如何在表現與再現、稽古與創新、現實與藝術之間的界限上開展其繪畫事業, 與今日我們在創作之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并無二致。因此本文從生平、畫歷、交遊、 著述等各方面加以推敲與探討; 然而主要還是以作品作為依據, 嘗試作一合理的解釋 與判斷。在研究上綜合了風格、社會學、圖像學諸方法, 嘗試去解開這位綜合古今的 集大成者, 在因應時代遍歷山河之際, 其藝術上孤心苦詣之奧秘。 研究結果, 對於出傅抱石與日本畫的關系, 以及其受到那些日本畫家影響與啟發, 已 顯示了較清晰的輪廓。同時了解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 傅抱石展開了兩種不同之創作 途徑, 并未降低其創作活力與水平。終其一生歷經不同環境, 而能把志趣、胸懷、心 境作不同層面的表達, 在昂揚、成熟、內省三個不同的表現時期。皆各具特色, 充分 發揮其風格典型而難軒輊高下。 本研究嘗試促進對所謂「藝匠」的了解, 也作為自我實現的創作得到某些引導與借鑑 。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入學考試殘障考生考試辦法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7-06-??) 萬明美; 葉瓊華; 柏廣法; 高生旺; 張國英; 李孫文; 張慧美; 姚霞玲; 翁素珍
    本研究旨在規劃適合殘障考生之大學入學管道與應考辦法,包括特殊作答方式及考場服務措施,期能提供殘障考生無障礙的考試環境。  本研究以深度訪問,模擬測試和座談方式進行研究,結果及建議摘述如下:1.76%的受訪者贊成讓重度障礙生(全盲、上肢功能嚴重障礙生)參加「大學聯合招生考試」。81%的受訪者贊成「大學推薦甄選入學招生」應將特殊學校納入。其主要理由皆是基於應考權、就學權均等之公平原則;不贊成者多是考量試務因素或認為重殘生無競爭能力。 2.在學科考試方面,對於需採特殊作答方式之考生(以點字、錄音、大字體、電腦、口足、抄錄員作答等),建議將其集中於闈場式的考場,依不同障礙狀況及各考科性質,彈性調整個別所需的考試及休息時間。(1)輕度障礙考生每科目之考試時間以延長為一般考試時間的1.3倍為原則;(2)中度或重度障礙考生每科目之考試時間以延長為一般考試時間的1.5倍為原則;(3)若試題及圖形的份量較多(適用視障考生)或含需書寫的作文題、計算題、作圖題題型較多(適用上肢障礙或書寫功能障礙考生),則該科目得再延長考試時間,但最多以不超過一般考試時間的2倍為原則;(4)極重度之肢障學生(如嚴重肌肉萎縮者)與重度視障考生(因手指觸覺功能障礙,無法摸讀點字者;或於高中肄業或畢業後中途失明,未及學點字者),經審查小組認定,試題得採報讀方式,作答則由考生口述答案後,由兩位抄錄員同時代為填答,並錄音存證,經相互核對無誤後,謄寫一份於原始答案卡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