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庭瑜"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利用理論計算探討金屬團簇還原二氧化碳的催化反應
    (2024) 張庭瑜; Chang, Ting-Yu
    二氧化碳(CO₂)還原反應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生產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由於CO₂分子本身的高穩定性,使其還原過程具有挑戰性。本研究利用理論計算方法,探討了金屬團簇在CO₂還原反應中的催化性能,選擇了幾種具有潛在催化能力的金屬團簇,如鈀(Pd)、和鈷(Co)等金屬,並對其結構和電子性質進行了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比較不同團簇與CO₂分子的吸附能及反應路徑,發現這些團簇在特定條件下能夠有效地活化CO₂分子。接著,研究了CO₂在這些金屬團簇表面的還原反應機理,並計算了各步驟的吸附能,結果顯示,Pd和Co團簇在還原CO₂的過程中都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研究結果表明,適當的表面修飾和反應條件可以進一步提升金屬團簇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總結來說,本研究通過理論計算證明了金屬團簇在CO₂還原反應中的潛在應用價值,為設計高效、選擇性的CO₂還原催化劑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含胺基取代聯吡啶釕錯合物修飾奈米碳管之研究與應用
    (2013) 張庭瑜; Ting Yu Chang
    有鑒於[Ru(bpy)3]2+衍生物具有獨特光電化學性質以及5-胺基菲羅啉(簡稱NH2-phen)可進行氧化聚合反應,本論文便以NH2-phen與[Ru(bpy)2]Cl2製備[Ru(bpy)2(NH2-phen)]2+,再藉由化學還原修飾法將其修飾於奈米碳管(簡稱MWNT )表面,以探討其應用潛力。根據螢光圖譜分析、原子力顯微術以及穿隧電子顯微術影像,我們證實 [Ru(bpy)2(NH2-phen)]2+可經由化學還原修飾法吸附於碳管表面,而吸附速率與[Ru(bpy)2(N2-phen)]2+經偶氮化後脫氮的反應速率有關,並與反應條件,如時間、溫度、維生素C以及亞硝酸鈉的濃度有關。本論文也以含[Ru(bpy)2(phen-NH2)]2+的修飾碳管微粒作為光敏劑,藉以誘發Thionine chloride進行氧化聚合反應。實驗結果顯示此修飾微粒可在UV光照射下加速Thionine chloride氧化聚合。此外,我們也將該奈米碳管製成修飾電極,藉以檢測葡萄糖、維生素C、尿酸以及NADH,發現修飾有[Ru(bpy)2(NH2-phen)]2+的碳管比未修飾的碳管具有較高靈敏度,可知[Ru(bpy)2(NH2-phen)]2+具有生化感測的應用潛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團隊榮譽感、團隊向心、知識分享對創思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機關王科學競賽為例
    (2015) 張庭瑜; Chang, Tin-Yu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新的技術、知識不斷推陳出新,所以「知識分享」變成團隊中提高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團隊是需要經由成員的溝通和互動,以及其間知識的交流,來開發團隊之應變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並且提升團隊之價值創造。 而影響團隊中知識分享的重要因素包括:團隊成員間之信任、團隊與個人間之利益衝突、組織承諾、組織文化、團隊中的管理措施、個人對知識分享的態度和價值。過去關於知識分享的研究,通常只專注於知識分享的行為、組織間影響知識分享的因素、知識管理方式等,但是卻忽略了最重的,知識分享的型態。 因此,本研究將知識分享分為三種型態:快速回應的Type A、認知反思的Type B、情感反思的Type C三種來做後續探討。其中,快速回應的Type A是指當接受到他人的訊息時,不經思考,就作出回應;認知反思的Type B是指當接受到他人的訊息時,經過思考後,才作出回應;情感反思的Type C是指當接受到他人的訊息時,思考過會不會被別人笑之後,才作出回應。 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對象為機關王之參賽者,共回收422份問卷,利用結構方程模式(SEM)檢定本研究的假設。研究結果發現(1)團隊榮譽感對團隊向心有正向相關(2)團隊向心對知識分享Type A、Type B、Type C均有正向相關(3)知識分享Type A隊創思表現有正向相關;知識分享Type B、Type C對創思表現則呈現負相關。因此,團隊應該增加團員之間的信任感,以提高團隊成員之間快速回應型的知識分享型態,來提高團隊之績效。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實施戶外教育課程現況與阻礙之研究
    (2023) 張庭瑜; Chang, Ting-Yu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實施戶外教育課程現況與阻礙之研究,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所產生的差異,並分析實施現況與實施阻礙之相關性。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蒐集國內外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與問卷量表,進行問卷量表的專家審核、問卷預試,來確立正式問卷。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以111學年度的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為母群體,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進行抽樣,於2022年6月至9月進行預試,同年11月至2023年的2月進行正式施測。本研究共發放600份問卷,回收問卷共536份,有效問卷為528份。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透過統計軟體SPSS for Mac 26.0進行資料分析,過程謹遵研究倫理原則,以維護研究倫理,主要結論如下:不同「擔任職務」、「學校規模」、「班級人數」、「任教領域」和「戶外教育相關經驗」在實施戶外教育現況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和「戶外教育相關經驗」(參與戶外教育研習、參與戶外教育社群和閱讀戶外教育相關書籍)在實施戶外教育阻礙上有顯著差異。臺北市國中教師之實施現況與實施阻礙有顯著的低度負相關;實施現況中的「專業發展」構面與實施阻礙中的「課程與教學」構面有負相關;實施現況中的「課程發展」構面與實施阻礙中的「安全風險管理」有負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建議想實施戶外教育課程的學校多辦理課程研討會與社群,建議想實施戶外教育課程的教師多運用社團課與協同教學來降低師生比,並在領域內共備課程。冀望本研究之結果,有助於戶外教育未來的推廣與發展。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藝術品應用區塊鏈加密貨幣新商業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2021) 張庭瑜; Chang,Ting-Yu
    據報導,美國股票交易所那斯達克(Nasdaq)投資了大量資金 在開發企業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廣泛運用。(2019/1/28鉅亨網編輯凌郁涵) 如果你可經由投資一元的藝術幣而分持你想持有的藝術品,或者獎助你欣賞的藝術家,藉此振興藝術市場,還給藝術家應有的尊榮,你願意共為成就藝術品貨幣化的誕生及推崇而盡一份力嗎?這正是研究者此刻在努力的。 此刻區塊鏈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統正在挑戰全球經濟秩序,也正是我們反轉藝術界商業模式的最佳時機。 然,要如何整合、創新一個商業模式,使其成為一個成就藝術家及藏家的平台,就不得不與時代接軌,迎合未來的趨勢。面對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工業4.0及區塊鏈的應用,即將取代未來的市場,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不僅提升了商業流程的效率,同時也可增添其價值,尤其是從中發展出來的加密數位虛擬貨幣。 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加密數位虛擬貨幣會成為交易市場的主要代幣。在藝術講求創作的同時,商業模式也在不斷的創新中,如能藉由比特幣去中心化及不可逆的區塊鏈原理,不僅有效且快速連結了有需求的雙方,同時省去了中間的費用,是平台經濟的再次延伸及重新洗牌的時刻,也是銜接未來世代的途徑。藉此讓藝術品及古物能將其價值經由自交易市場機制自然呈現,再搭著比特幣的順風車,則能有如虎添翼般的增值效應。 這是個螞蟻雄兵式的新商業模式,讓小兵也可以立大功。打破以往古物及藝術品等,僅惟富人投資的小眾市場之迷失,讓文物及藝術品藉此更親民、更生活化,變成垂手可投的理財組合。 此新的商業模式出現,現有商業模式或許被取代,但此商業模式可以是C2C,也可以是C2B,當然也可以是B2B或B2C,所以其包容性之大。因此我希望的是攜手同業再創巔峰,讓彼此互相包容相得益彰,重點是讓藝術家們享有其應得的尊榮。 要振興藝術市場則須新血注入,因此,若能銜接未來的科技-快速、簡潔、透明、公信力等機制,才能引未來世代的人來關注及投資。讓其經由投資入門進而喜愛上藝術品,方能有效留住這批新世代之人。所以唯有健全完善的藝術投資市場,方能有效振興藝術市場,共創真、善、美的藝術商業生態系統。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