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怡華"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學習療法」在臺推動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腦健康教室」為例(2015) 張怡華臺灣從高齡到超高齡社會,臺灣準備的時間比日本、韓國、美國、中國都少。需要要加快腳步。難道這是我們的宿命嗎?如果正向事情都不做只能補破網,失能老人就會越來越多,病床越多,還是我們來做一個政策思維翻轉,換來減少失能老人,增加老人健康餘命。 研究者期待可以運用學習療法的概念,讓更多學習者可以運用此方法與預防失智與成功老化。研究者想瞭解學習療法的內涵,探究揚生腦健康教室發展與實施方式與分析揚生腦健康教室對健康學習者成功老化之影響,作為長期推動的指標依據。 研究者發現經12週腦健康教室學習者們對成功老化六項自我感受改變的狀況有明顯的改變,且改變幅度都在10%以上,特別是在健康自主16.65%與社會及生活適應16%與親友關係15.72%為前三名,再來是學習層面15.07%、家庭層面14.82%,而經濟保障最少改變幅度為13.77%。將前後測結果繪製成功老化量表前後測差異雷達圖,發現生活適應、社會親友關係,健康自主、經濟保障、學習層面、家庭層面六大項,學習者自我感受改變都有明顯改變。由此可揚生健康就是對成功老化自我觀念的改變狀況是有明顯影響的。Item 虛擬實境於技術型高中自閉症學生職業技能可用性之研究(2020) 張怡華; Chang, Yi-Hua特殊教育以多元化教育方法,應用各式輔助科技,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學習職業技能,以期順利就業達到自立生活目標。有鑑於特殊教育應用輔助科技仍以低科技為主,虛擬實境這項高科技應用於特殊教育高中職階段教學輔助仍然少見,本研究探討虛擬實境於技術型高中自閉症學生職業技能可用性,以科技接受模式、認知負荷與認知焦慮理論為基礎,以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認知負荷、認知焦慮與系統提示作為問卷構面,由自閉症學生分別體驗VR語音版、VR字幕版切小黃瓜任務後填寫問卷,共計回收40份有效問卷,以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檢驗自變項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認知負荷、認知焦慮與提示模式對依變項行為意圖之關係。 研究結果,自閉症學生知覺有用性與職業技能行為意圖達正向關係,知覺有用性越高,使用VR學習職業技能的行為意圖越高;知覺易用性與職業技能行為意圖達正向關係,表示知覺易用性越高,使用VR學習職業技能的行為意圖越高;不同智力水準認知負荷達到顯著差異,合併智能障礙自閉症學生認知負荷與行為意圖無相關,未合併智能障礙自閉症學生認知負荷與行為意圖為負向關係,表示未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認知負荷越高,應用VR學習職業技能行為意圖便越低;不同智力水準認知焦慮達到顯著差異,合併智能障礙自閉症學生認知焦慮與行為意圖無相關,未合併智能障礙自閉症學生認知焦慮與行為意圖為負向關係,意即未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認知焦慮越高應用VR學習職業技能行為意圖越低;自閉症學生系統提示模式與行為意圖為正向關係,但不同智力水準偏好的系統提示模式亦不相同,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偏好語音旁白與字幕描述之提示模式,未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偏好藍色閃爍與字幕描述的提示模式。 建議未來可設計更為簡化文字的問卷、縮減量表等級,以利合併智能障礙的自閉症學生填寫問卷,也建議可拓展研究範圍,了解不同認知程度、學習階段的自閉症學生應用VR學習之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