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映芬"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三向度自我對待策略之建構暨其與完美主義、學業/社交焦慮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2-03-??) 張映芬; Ying-Fen Chang
    個人內在因應策略為其能否適應負向外境的關鍵,且依自我悲憫、沉默理論,負向外境中,自我對待策略影響個人適應甚巨,過去文獻卻甚少著墨於此,故本研究中聚焦自我對待策略,並探討其與相關變項之關係。本研究抽取兩批國二學生為樣本,共2,680人,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一、「三向度自我對待策略模式」比「二向度自我悲憫/貶抑、自我沉默模式」、「二向度自我悲憫、自我貶抑/沉默模式」更適配;二、「完美主義、自我對待策略、學業/社交焦慮關係模式」皆與觀察資料適配;三、自我導向型、社會期許型完美主義在意皆正向預測自我貶抑/沉默;四、自我悲憫/貶抑分別負、正向預測學業焦慮,自我沉默正向預測社交焦慮;五、自我導向型、社會期許型完美主義在意皆正向預測學業/社交焦慮。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內、外在學業希望信念之建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12-??) 張映芬; Ying-Fen Chang
    過去研究甚少探討希望信念來源,且很少將此議題分析於國中生的學業希望信念。因此,本研究建構三個驗證性因素分析競爭模式以探討國中生學業希望信念分類架構,以及建構「希望信念與其相關因素之歷程模式」以分析自我觀、希望信念、情緒、行為之關係。本研究抽取兩批國中二年級學生為樣本,共1,079 人,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希望信念來源二階模式」比「路徑/動力思考二階模式」、「四向度希望信念模式」更適配;二、「希望信念與其相關因素之歷程模式」與觀察資料適配;三、獨立我、相依我分別正向預測內、外在希望信念;四、內、外在希望信念分別正向預測自豪、感恩;五、自豪、感恩分別正向預測求助行為、助人行為;六、外在希望信念正向預測求助行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動機涉入之分類結構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張映芬; 程炳林; Ymg-FenChang; Biing-Lin Cherng
    當代教育心理學對學習動機的研究可區分動機信念、動機涉入、動機策略三大領域,但是針對動機涉入的研究較少,且國內外的研究也尚無動機涉入之分類架構。因此,本研究試圖建構動機涉入的分類架構,考驗其與觀察資料的適配度,並進一步建構「動機涉入模式」探討成就動機、動機涉入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受試者取自台灣地區1224名國二學生,所蒐集的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本研究所建構「動機涉入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二、本研究所建構的「動機涉入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且變項間關係的假定亦獲得支持:求成需求能正向預測適應性動機涉入,負向預測不適應性動機涉入;避敗需求能正向預測不適應性動機涉入;適應性動機涉入能正向預測學業成就,不適應性動機涉入則負向預測學業成就。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學習挫折復原歷程模式之建構:心理資本、社會資本、挫折容忍力、正向情緒、適應性動機涉入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9-??) 張映芬; Ying-Fen Chang
    復原力理論主張不管外境多險惡,個人能從中復原,為其一大優勢。然過去文獻甚少具體化復原歷程,使人不易了解個人如何從逆境復原。故本研究建構「學習挫折復原歷程模式」分析國中生學習挫折復原歷程,同時亦建構「社會資本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來探討國中生學習挫折復原歷程中的社會資本變項。本研究抽取二批國中生為樣本,分別為307 人、1560 人,共1867 人,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1)「社會資本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學習挫折復原歷程模式」與觀察資料適配;(2)心理資本正向預測社會資本、挫折容忍力;(3)社會資本正向預測挫折容忍力、正向情緒;(4)挫折容忍力正向預測正向情緒、適應性動機涉入;(5)正向情緒正向預測適應性動機涉入。本研究結果不僅能具體化復原歷程,回應當代心理學重視正向心理學主題,且有助於整合復原力與其他議題的理論、研究。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6-??) 張映芬; 程炳林; Ying-Fen Chang; Biing-Lin Cherng
    自我決定動機和目標導向理論在學習動機領域各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與豐碩的實徵研究結果。雖然有學者主張二者間有關聯,但目前少有實徵研究探討二者之關係。因此本研究採SEM 方法,抽取台灣地區1305 名國二學生為樣本,分析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建構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國中生的自主動機正向預測其趨向精熟、逃避精熟、趨向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逃避表現目標;國中生的受抑制動機正向預測其逃避精熟、趨向表現、逃避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趨向精熟目標;國中生的趨向精熟、趨向表現目標正向預測其適應性動機涉入,逃避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適應性動機涉入;而國中生的逃避表現目標能正向預測其不適應性動機涉入,趨向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不適應性動機涉入。此外,變項關係強度的分析結果大致上支持本研究的各項假設。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師教學情緒、學生學業情緒與動機涉入之關係探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9-??) 張映芬; 程炳林; Ying-Fen Chang, Bing-Lin Cherng
    教師教學情緒在學生學習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相較於學生學業情緒的研究,較少關注教師教學情緒。因此,本研究建構「教師教學情緒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針對教師教學情緒分類架構作探討,以及建構「教學情緒、學業情緒與動機涉入之關係模式」,分析教學情緒、學業情緒與動機涉入之關係。本研究抽取二批國二學生為樣本,共1083 人,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本研究建構的「教師教學情緒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教學情緒、學業情緒與動機涉入之關係模式」皆與觀察資料適配;(2)教師正向教學情緒正向預測學生正向學業情緒;教師負向教學情緒正向預測學生負向學業情緒;(3)學生正向學業情緒正向預測適應性動機涉入;學生負向學業情緒正向預測不適應性動機涉入。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課室社會目標結構之建構暨其與個人社會目標、求助行為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6-??) 張映芬; 程炳林; Ying-Fen Chang; Biing-Lin Cherng
    社會目標在學習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過去研究卻少探討,以社會目標理論觀點所形成學習情境之研究更是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建構課室社會目標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來考驗其適配度,並探討其與個人社會目標、求助行為之關係。本研究抽取1032 名國二學生為樣本,以結構方程模式與階層迴歸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本研究所建構課室社會目標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2)課室社會目標結構與社會目標有對應關係;(3)社會關係與社會責任目標正向預測工具性求助,社會關係目標負向預測逃避求助,社會責任目標負向預測執行性求助;社會地位目標正向預測執行性與逃避求助;(4)課室社會關係與課室社會責任目標結構正向預測工具性求助,課室社會關係目標結構正向預測執行性求助,課室社會責任目標結構負向預測逃避求助,課室社會地位目標結構正向預測執行性與逃避求助。(5)社會目標為課室社會目標結構與求助行為的中介變項。本研究根據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