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景媛"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70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921地震災區寄讀學童經歷地震災難及參與心理重建團體心理轉變之歷程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1-10-??) 羅廷瑛; 張景媛; TING-YING LO and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學興趣量表編製報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3-07-??) 吳鐵雄; 陳淑美; 張景媛; Tieh-hsiung Wu; Shoo-may Chen; and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改革意見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89-05-??) 張春興; 張芬芬; 張景媛; 湯維玲; CHUN-HSING CHANG; FEN-FEN CHANG; CHING-YUAN CHANG; and WEI-LlNG T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徑路搜尋法表徵內隱與外顯知識結構的效度探討
    (2005) 林奕宏; Yi-Hong Lin
    本研究運用四種概念接近性測量法:促發法、測驗法、評定法、Q分類法,以421位國小六年級學生為測量對象,以自然科為測量內容,由四位專家教師從教材中挑選出14個重要概念,利用四種測量法測量兩兩概念相似性,並將測量結果分別進行徑路搜尋法分析,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一)促發法的測量結果是否具有建構效度;(二)各種相似性指數及測量法對學習成就的解釋力有無差異;(三)由各種測量法產生的知識結構是否具有不同的特點;(四)MTMM與MDMM基準模式的理論假設能否獲得支持。基於以上目的,本研究提出新的rPF指數(r of Pathfinder)及MDMM(multidimension-multimethod)模式,進行實徵檢驗。研究工具包括概念相似性評定問卷、知識結構測驗、學習成就測驗、SuperLab實驗程式、概念相似性分類卡片等五項。研究結果如下: 一、就促發法的建構效度而言   以促發法的測量結果,進行徑路搜尋法分析後產生的相似性指數,若作為「知識結構」的觀察指標,能夠符合Reber(1993)提出的「年齡獨立性」、「低變異性」、「智力獨立性」等內隱記憶系統的假設;亦即以徑路搜尋法之語意網路模式來表徵促發法的測量結果,所形成的「內隱知識結構」能夠符合相關的理論假定。而促發法的測量結果也具有適當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與輻合效度。 二、就相似性指數和測量法的效標關聯效度而言 (一) rPF指數若作為潛在變項「知識結構」的指標對學習成就進行迴歸,在評定法和Q分類法中具有顯著的解釋力。若直接對學習成就進行迴歸,rPF指數在測驗法中具有顯著的解釋力;rPF指數在測驗法中也能顯著增加不同於其它三項指數的解釋量。 (二) 若直接對學習成就進行迴歸,以PRX指數的解釋力最強,其次為PFC指數。 (三) 以相似性指數作為潛在變項「知識結構」的指標對潛在變項「學習成就」進行迴歸,以評定法對學習成就的解釋量最高,其次為測驗法。 三、就各種測量法產生的知識結構圖的比較而言 (一) 就參照結構的比較而言,其特點包括了: 1. 連結數不同:以促發法產生的連結數最少,測驗法產生的連結數最多。 2. 可解釋性不同:促發法和測驗法產生的參照結構,與教材差異較大,而且有部份的連結不容易以教材內容直接加以解釋。評定法和Q分類法產生的參照結構,與教材較相似,所有節點之間都具有符合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 3. 相似性不同:促發法的參照結構與其他測量法的參照結構之差異較大,而評定法和Q分類法的參照結構兩者之間有較大的相似性。 (二) 若以兩位高成就的受試者之知識結構為代表,與參照結構的分析結果相比較,可發現在「連結數」、「可解釋性」、「相似性」等三方面,參照結構的分析結果多可以類推到高成就受試者的知識結構之上。 (三) 此外,受試者的知識結構之核心概念的一致性也因測量法而有不同:其中以測驗法較大,其參照結構和受試者的知識結構都包括了相同的核心概念;但其他三種測量法則未發現此現象。 四、就MTMM和MDMM之模式考驗而言 (一) 本研究結果支持MTMM競爭模式2的假定:「內隱知識結構和外顯知識結構是兩個獨立無關的特質」。 (二) 本研究結果支持MDMM基準模式的假定:「節點內容(PFC指數)、節點圖解距離(GTD指數)、節點原始距離(PRX指數)等三個向度之間有相關」。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應用徑路搜尋法進行相關研究、或者探討本研究提出的新潛在變項「內隱知識結構」等在教學與研究上的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對高中生學習表現之影響
    (2006) 吳翠霞; Tsui-Hsai Wu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一是設計適合高中生的「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二是分析實施「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後,學生知識信念與數學學習表現的情形。三是了解高中生實施「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後,學生知識信念改變的歷程。四是探究教師實施「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後個人在教學上的省思。 針對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知識信念改變的相關理論為基礎,結合建構認知心理學觀點,設計「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並進行教學實驗。本研究採用單因子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一所高中兩個班級共83位高一學生,實驗組學生41位(男19,女22),控制組學生42位(男18,女24)。本研究先藉由知識信念量表、學期中的定期評量(兩次期中考及一次期末考)為測量工具,分析教學實驗效果;再透過蒐集實驗組學生課堂的學習資料,深入了解學生知識信念的轉變情形;最後針對高、低知識信念學生及參與教學實驗老師進行訪談,探討個別學生及老師知識信念的改變歷程及省思。 研究結果發現: 一、本研究實施「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有助於調整學生的知識信念。 二、本研究實施「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有助於提升高中學生之學習表現。 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知識信念的影響,會因知識信念發展程度不同而有不同之學習意願、行動及對教學活動體會亦不同。 四、本研究「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之實施,有助於提升導師之班級經營效能。 整體而言,本研究設計的「以調整知識信念為主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策略」實驗課程有助於學生調整知識信念及提升學業成績表現,在整個實施之過程對老師班級經營、教學及學生學習過程產生了一些影響。最後研究者歸納並討論研究結果,針對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幾項建議,作為知識信念調整教學、班級經營與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低年級看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
    (2008) 何秀芳
    摘 要 本研究為看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探討看圖作文創意教學方案對學童寫作能力表現的影響。以創意教學的策略和評量的方法,規劃三階段方案,第一階段為變化圖片呈現方式,第二階段加上多元的評量方式,第三階段再加上多元呈現方式,一系列看圖作文創意教學,讓國小二年級學生體驗寫作思考歷程。 研究者以改編的低年級看圖作文評量表,對學童進行前後測評分,以相依樣本,進行t值統計分析,同時結合協同教師的觀察會議紀錄、學童作品、訪談紀錄、回饋表、省思札記等,提出多方資料回饋與檢證,藉此分析比較教學前、後,學童寫作能力表現改變情形。共進行八次的教學,透過計畫、行動、省思的教學行動後發現: 一、一般看圖作文教學,學童易有文字錯誤、詞彙不足、句子不順、內容大同小異、缺乏個人想像的問題。 二、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實施變化圖片呈現方式,學童反應「結尾空白」較簡單,「中間空白」推理較困難,「圖片啟發後自行創作」具趣味、容易展現創意。 三、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實施多元評量方式,同儕互評有助於改善學童寫作的問題。 四、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實施多元呈現方式,有助於開展學童的多元智慧。 五、實施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後,學童在低年級看圖作文評量表上除了「標點正確」外,在「文字正確」、「圖文相符」、「文句通順」、「用字遣詞」、「寫作具創意」皆有顯著的進步。 六、研究者能藉由看圖作文創意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作文教學上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看圖作文、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寫作能力表現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創意英語課堂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
    (2010) 吳妍慧
    本研究目的主要有四:一為了解國中生學習英語的困擾;二為探討國中生適用的「創意英語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三為評估「創意英語課堂教學」實施後,學生英語學習表現轉變的情形;四為省思研究者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個人在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上專業成長的情形。 研究方法採用準實驗研究法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國中學生,實驗組17人,對照組18人。研究時間為期兩年。研究工具包括新生入學英語測驗卷、段考考卷、學生學習經驗問卷、國中生英語科學習態度量表、課程回饋單及教師教學省思札記。資料處理與分析兼採質性與量化的方式,包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及內容分析。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一、「創意英語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英語成績:實驗組學生在「段考英語科成績」上的表現優於對照組學生,且達顯著差異。二、「創意英語課堂教學」增加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實驗組學生在「國中生英語科學習態度量表」的表現優於對照組學生,且在總分與「對英語之專心學習」分量表,達到顯著差異。三、學生肯定「創意英語課堂教學」對英語學習的幫助。四、研究者在實施「創意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在課程設計、班級經營上,皆有所成長。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英語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
    (2004) 郭雅惠; Ya-Huei Kuo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1.設計一套國中生適用的「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2.探討「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創造思考能力的影響;3.分析「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對國中生作文創意表現的遷移效果;4.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國中階段推動創造思考教育的參考。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測-後測」準實驗設計,以桃園縣某國中72名國二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共35位學生,對照組共37位學生。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及「寫作創意評定量表」作為了解研究對象創造力的工具,以前後測的得分,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考驗研究假設。研究者運用「課程回饋問卷」、「創造思考教學課程回饋問卷」、「教學省思札記」,進行教學歷程分析。根據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可以很自然地融入綜合活動各單元。 二、「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1.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語文流暢力;2.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語文變通力;3.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語文獨創力。 三、「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圖形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1.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圖形精進力;2.本實驗教學未能提升國中生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及圖形獨創力。 四、「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實驗教學能激發學生創造潛能;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獲得成就感。 五、「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作文創造力遷移的影響:1.本實驗教學能提升國中生國文寫作獨創性,及整體表現;2.本實驗教學未能提升國中生國文寫作寫作流暢性、寫作變通性及寫作精進性;3.寫作獨創性表現佳的國中生肯定實驗教學有助於提昇寫作態度及寫作表現。 六、「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獲得大多數實驗組學生喜愛,多數實驗組學生認為本課程有助於增進創造思考能力,並願意在學習及未來中落實。 最後,研究者歸納研究結論,並提出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作為學校教師教學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與紐西蘭父母教養型態及教師課堂互動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影響之研究
    (2011) 黃美齡; Michelle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為探討台灣與紐西蘭父母的教養型態及教師與孩童互動策略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之影響。為瞭解以上概念,本研究採用了Parenting Style and Dimension Questionnaire (PSDQ: Robinson et al, 1995)及Emotion Regulation Checklist (ERC: Shields& Cicchetti, 1998),以台灣北、中、南三區及紐西蘭大奧克蘭地區三至六歲兒童與其父母與教師進行調查。其中,在台灣回收的有效問卷有253份,紐西蘭則有150份。此外,本研究亦分別觀察兩國共六間不同課室,共15位老師之教學情形,並對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藉由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質性分析等方式來瞭解問卷與訪談中所呈現之父母教養型態、教師互動策略與幼兒情緒調節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整體而言,台灣與紐西蘭的父母均使用民主性教養型態居多。 二、民主式教養型態與幼兒正向情緒調節能力有正相關,而權威性與放任性教養型態則與負向情緒調節能力有正相關。 三、民主性教養方式能有效的預測幼兒的正向情緒調節能力。 四、課堂觀察結果發現紐西蘭的幼教課程大綱對照顧與強化幼兒情緒能力方面有完整規劃與方向,紐西蘭當地教育部亦有相關的刊物輔助教學。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台灣目前進行的幼托整合計畫之教師與政策提出日後可參考之作法。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合作省思專業成長模式對國小教師的教學知識與信念以及社群關係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3-04-??) 何縕琪; 張景媛; YUN-CHI HO and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藝文領域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1) 林佳玫; Lin, Chia-Mei
      本研究旨在透過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藝文領域創意教學課程,藉此了解國一藝文領域的教材內涵與品格教育的關係,並試圖從中了解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對學生行為改變的影響。本研究目的為:  一、 了解國一藝文領域的教材內涵及其與品格教育的關係。  二、 設計品格教育融入國一藝文領域課程,從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家愛 鄉」及「自尊尊人」的情操。  三、 分析本研究課程實施後,學生創作的表現及行為改變的情形。  四、 省思研究者在課程設計中,教學技巧及品格教育上專業成長的情形。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所任教的班級,即國中一年級共32位學生為對象。研究中透過研究者的觀察及省思札記、學生的作品、學習單、活動及心得的回饋、任課教師班級經營滿意度調查表、上課錄影及協同觀察員的建言等方式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   研究結果得到具體成果如下: 一、在運用品格教育融入藝文領域課程時視教材內容可有三種融入方式:一、以「藝文領域」為主。二、以「品格教育」為主。三、「整合藝文與品格教育」。 二、教師在進行藝文單元教學時,可使用「引導問題」的方式,將品格教育自然地融入藝文領域課程之中。 三、藉由運用藝文課程實施品格教育的課程中,可見到學生在「關愛家人」、「愛護家鄉環境」、「自尊尊人」皆有正面的成長。 四、學生透過動畫製作的教學活動使「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及「孝順」行為更為提升,可見品格教育融入藝文領域有所效益。   研究者綜合上述內容,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期望能提供對日後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的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希望這方面有更多的研究與應用,以有效提升學生藝文情意與品格態度。 關鍵字:藝文領域、品格教育、創意教學、行動研究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問世間「情」為何物?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6-06-??) 張景媛; Chang, Ching-yuan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回饋方式目標設定與後設認知對國小學生數學作業表現及測試焦慮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0-06-??) 張景媛;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編製報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8-12-??) 簡茂發; 何榮桂; 張景媛; Maw-Fa Chien; Rong-Guey Ho; and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之正負向情緒與其後設認知、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7-09-??) 張景媛;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代數應用題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4-06-??) 林清山; 張景媛; Chen-shan Lin and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建構幾何概念之研究暨統整式合作學習的幾何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5-06-??) 張景媛;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解題策略之關係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3-07-??) 林清山; 張景媛; Chen-shan Lin and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數學學習歷程統整模式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4-06-??) 張景媛; CHING-YUAN CHANG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2012) 葉慶雯; Yeh, Ching-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生活適應上的差異情形,及國中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生活適應三者間的關係。本研究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共抽取基隆市共七所公立國中,國二及國三男女學生,有效樣本合計672人。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使用工具包括「國中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量表」、「國中生班級氣氛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典型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知覺的導師領導風格,因年級與導師性別的不同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的班級氣氛,因學生性別、年級與導師性別的不同達統計上之顯著差 異。 三、國中生的生活適應,因學生性別與導師性別的不同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四、國中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之「成績表現」層面有師生性別交互作用。 五、國中生班級氣氛之「班級規則」層面有師生性別交互作用。 六、導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有顯著正相關。 七、導師領導風格與生活適應有顯著正相關。 八、班級氣氛與生活適應有顯著正相關。 九、導師領導風格能有效預測生活適應,其中又以「學習精熟」的預測力最高。 十、班級氣氛能有效預測生活適應,其中又以「凝聚力」的預測力最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擔任導師的教育工作人員及未來從事相關研究之研究者參考。
  • «
  • 1 (current)
  • 2
  • 3
  • 4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