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武昌"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3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Paragraph Struc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87-05-??) 張武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urn-Taking in Radio Talk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87-06-??) 張武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
    (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
    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
    (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
    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
    (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
    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十八年學測閱讀測驗考生作答策略之初探
    (2012) 鄭瑞芝; Jui-chih Cheng
    本研究探討高三考生在2009 年學科能力測驗閱讀測驗部分的作答過程與 策略運用。分別針對考生在閱讀測驗部分普遍的策略使用、不同題型的策略使 用、以及難易度不同考題的策略使用進行分析與探討。2009 年學科能力測驗閱讀測驗部分共有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長度約248 至298 字。十八位高三考生(高、中、低程度考生各六位)於2009 年學科能力測驗結束後兩天之內參與本研究。在資料採集的過程中,十八位高三考生針對同樣一份考題的閱讀測驗部分進行作答,並詳細口述其閱讀過程、每題作答過程與選項依據。研究者參酌並修正Cohen與Upton 於2006 年所作的閱讀及考題作答策略分類表,將十八位高三考生的口述語料進行閱讀及考題作答策略分類,並做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研究發現十八位高三考生在2009 年學科能力測驗閱讀測驗十六道考題的 作答過程中,共運用十八項閱讀策略與三十六項考題作答策略。其中高成就考生在作答時,逾八成的考題會依據文章內容做選項的選取或刪除;中等程度考生在作答時,近五成的考題會依據文章內容做選項的選取或刪除;低成就考生只有三成的考題會依據文章內容做選項的選取或刪除。 回答閱讀測驗十六道題目時,多數高成就考生針對不同題型的考題,分別 所使用的閱讀與作答策略相當一致。中、低成就考生則使用不同的作答策略。 回答文章主旨或用意的題型時,多數高成就考生會直接依據文章的大意做 選項的選取或刪除。在回答文章細節、字義、指涉等題型時,多數高成就考會 詳讀文章一部分以搜尋線索,再依據文意做選項的選取或刪除,多數高成就考生鮮少運用字面作答技巧。 回答2009年學測閱讀測驗難度最高的考題(第44題)時,考生需要統整文章 段落之間的訊息,再針對四個選項作真偽的判別。參與本研究的十八位高三考生中,多數考生在閱讀題目之後會再詳讀文章一部分搜尋線索,然而只有高成就考生實際依據文意做選項的選取或刪除,中、低成就考生皆未依據文意做選項的選取或刪除。中、低成就考生無法理解選文內容與選項字義,因而使用較多的作答策略,其中又以運用先備知識與字面作答技巧居多。 回答2009 年學測閱讀測驗難度極低的一道考題(第48 題)時,考生需要在 閱讀題目之後,詳讀文章一部分以搜尋線索,再依據文意判定某一名詞的指涉。 參與本研究的考生相對使用少量的應答策略,且十八位考生全部答題正確。然而中、低成就考生在依據文意判定指涉的策略使用上,遠低於運用字面作答技巧的策略使用。五成程度中等的考生與全數低成就考生皆未依據文意做名詞的指涉,而直接運用字面作答技巧,選取出現文章關鍵字的選項。從本研究高三考生的應答策略中,發現此道考題的設計似無法有效評量考生對名詞指涉的能力。 本研究發現程度不同的考生在2009 年學測閱讀測驗文章的閱讀與作答的 過程不甚相同。高成就考生已具備該測驗所欲測試考生的英文能力,因而能夠有效率地閱讀文章並成功回答多數的題目。低成就考生尚未具備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無法理解選文內容與多數選項字義,因而使用較多字面作答技巧。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國內英語教師與大考中心作為日後命題與審題的參酌。 在設計考題時,正答選項中出現文章關鍵字的考題,似比正答選項中未出現文章關鍵字的考題簡單;誘答選項中出現文章關鍵字卻陳述不真事實的考題,似比誘答選項未出現文章關鍵字的考題更具挑戰性。在設計考題時,應避免正答或誘答選項能以考生先備知識判定真偽的題目,並宜注意考題難度的排序,盡量將難度低的考題先置於難度高的考題,以增加考生答題的成就感並提升閱讀動機。 本研究結果亦提供英語教師作為教學上的參考。英語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基 本語言能力與善用閱讀策略,協助中、低成就學生克服閱讀的困難,英語教師並宜挑選多種適合學生程度的文章讓學生廣泛閱讀,從閱讀中提升閱讀能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領域(外國語文)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
    (2013/07-2013/12) 張武昌; 葉錫南; 楊承淑; 游毓玲; 陳秋蘭; 林于仙
    有鑑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所面臨的九年一貫與後中階段課程銜接問題,國家教育研究院於領域綱要頒布(105年)之前將先行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以探討目前各學習領域/科目於實施時所面臨的各學習階段的之縱向銜接、以及各科目間之橫向連結問題。因此本子計畫將以國民中小學現行九年一貫英語領域課程綱要、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英文」課程綱要、高職階段語文領域英語文課程綱要、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英文」課程指引、以及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第二外國語」課程綱要為主要研究文本,探究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英文科課程綱要的學習架構與基本知識內容及課程組織方式。透過文件分析、相關文獻探討、以及焦點座談等方法,提出對於英語科及後中選修科目第二外語課程目標、組織方式、學習內容架構的建議原則與方向,做為研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外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之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的英語教育政策
    (2009/04/17-18) 張武昌; 廖美玲; 陳秋蘭; 周碩貴; 葉錫南; 游毓玲; 黃金誠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英語教育政策對英語教學影響調查研究
    (2008/05/03-04) 張武昌; 葉錫南; 周碩貴; 游毓玲; 陳秋蘭; 廖美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一聽力測驗題型簡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97-10-??) 張武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問卷調查研究
    (2006) 賀道啟; Tao-chi, Her
    現行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英語科的測驗僅包含閱讀能力測驗,無法測試出考生在聽力、口說與寫作方面的英語能力。況且,英語聽力是英語學習中基本溝通能力之一,其重要性實不可忽略。因此,本研究針對聽力測驗部分,調查台灣地區中學教師以及學生對於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之看法與可行性。 參考相關文獻探討,研究者為中學教師、高中學生、國中學生設計三份不同的問卷,藉此獲得下列研究問題的答案:(1) 中學教師對於基測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看法為何?(2) 中學教師的背景、教學與施測經驗、對英語聽力教學與測驗的看法,這三種因素是否會影響其對加考聽力可行性的看法?(3) 中學生對於基測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看法為何?(4) 中學生的背景、自我英語能力評估、英語成績、接受英語科測驗的經驗、對加考聽力測驗的看法,這五種因素是否會影響其對加考聽力可行性的看法?(5)中學教師與學生認為基測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不可行的主要原因為何? 參與研究者包含分別來自台灣北、中、南、東四區的三百名中學教師,四百二十名國中生以及四百八十名高中生。研究結果發現:(1) 中學教師了解培養聽說讀寫四方面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上難以四者並重。至於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與聽力的關係,贊成兩者相關與反對的教師人數比例近似。此外,中學教師認同基測英語科加考聽力的優點,大部分教師也認為只要解決部分問題,短期內就可加考聽力測驗。(2) 對於加考聽力的可行性,國中教師、將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視為個人教學目標的教師以及認同加考聽力優點的教師,較容易持正面的態度。(3) 中學生普遍認為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等同於自身的英語聽力。對於基測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中學生普遍認為有其必要性,大多數也認為解決部分問題後,短期內就可行。(4) 中學生對於基測英語科加考聽力測驗的看法與其對可行性的看法有極高的關聯。高中生對自我英語聽力的評估與其對加考聽力的可行性看法也有相關。此外,國中生接受英語科測驗的經驗與其對加考聽力的可行性看法亦相關。(5) 對中學教師與學生而言,試場環境與設備各地不一的情況,是加考聽力測驗最大的障礙。國中生另外比較擔心的是聽不懂錄音人員的發音與腔調。 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基測英語科若要加考聽力測驗,首要問題就是解決環境與設備的問題,其次就是出題方式與內容需考慮文化與城鄉差異,以核心、共通的能力為主。此外,中學教師宜多注重英語聽力的教學,教育單位也應該多多提升各地英語聽力教學的質與量。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現象暨改進措施
    (2002/11-2003/03) 張武昌; 周中天; 葉錫南; 陳純音; 許月貴; 林正昌
    多年以來,臺灣省高中高職入學考試中,英語科的成績分佈統計幾乎都是呈雙峰曲線,顯示在我國的英語學習環境中,長久以來一直有一群數目相當穩定的「放棄者」(即低峰群),此一現象到今年國中畢業生基本學力測驗時,受到廣泛注意。其原因可能在於城鄉之間的學習資源不均,也可能與國中教師之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有關。無論如何,此一現象的因素複雜,實有必要作深入探討,並研擬改善計畫,以求具體改進。 本研究擬採蒐集試題與成績分析、文獻回顧、問卷調查、座談會、專家諮詢等方式進行,預期五個月完成,研究之預期成果如下: 1.探討英語成績雙峰現象的主因。 2.了解國中英語教學現況。 3.雙峰現象改進措施。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引進外籍教師協助英語教學之成效探討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8-08-01) 張武昌; 陳秋蘭; 羅美蘭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引進外籍教師協助英語教學之成效探討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8-08-01) 張武昌; 陳秋蘭; 羅美蘭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引進外籍英語教師政策成效探究
    (2008/05/03-04) 張武昌; 陳秋蘭; 羅美蘭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引進外籍英語教師政策成效探究
    (2008/05/03-04) 張武昌; 陳秋蘭; 羅美蘭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語用頻率與標記理論談高中英文句型教學
    (英語學系, 2008-06-??) 張武昌; 李櫻
    本文從功能語法角度檢視高中句型教學內容。研究首先指出語用頻率和標記理論在外語習得中的重要性,並以功能理論為分析架構,針對現行高中英語教材中廣為選用的三個版本之選文及句型練習,以及大考之學測與指考選文句型分佈,加以統計比對,並進行質與量的分析討論。結果顯示,教材及測驗選文中均以複句句型頻率遠超過特殊句型,然教材之句型練習卻包含過多特殊結構,顯不符合語用頻率及標記理論的原則。句型練習設計內容則偏重單句形式練習,且多以代換為主,即使含有對話或段落也未能切合標的句型的語用功能,極易造成對句型語用功能的誤解,有違溝通式教學法之原則。本文依據研究結果建議:高中教材之句型選取應依據選文語料之句型頻率,將句型分為「使用類句型」與「理解類句型」;並應參照標記理論,將語用頻率極低的特殊句型列為「理解類句型」。此外,句型呈現與練習設計均須符合語用功能及篇章情境,使語法學習與溝通功能的培養確實配合,方能收相輔相成之效。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師信念與教室評量:兩位大學英文教師之個案研究
    (2003) 呂艾穎; Ai-ying Lu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兩位大學英文教師之評量信念與教室評量實務,採用質性研究法,包括與兩位教師訪談、進行教室觀察、及收集相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兩位教師的評量信念影響及引導其對於教室評量的設計、實行、及評估。此外,教師的評量信念受到一些限制,並不能完全反映到實務中,這些限制包括課堂時間、學校政策、和來自同事們的負面建議等。為了克服這些限制,本研究中的兩位教師使用一些共同策略,包括取消、延後、和合併評量活動。其中一位教師還使用簡化評量活動的策略來克服評量實務上的限制。實施上述策略時,兩位教師還遵循了兩項原則,包括遵循教學進度及教學目標。 大致來說,教師的評量信念與實務兩者之間有高度的一致性。此外,在教師的評分實務方面,兩位教師皆使用許多不同的主觀和客觀的評量工具來評量學生。評分時,兩位教師均考量學生的學術及非學術表現(例如努力、進步幅度、課堂參與度等)。此外,兩位教師的評分標準和評分實務間不甚一致,他們會評量學生在一些沒有列在評分標準項目的表現,亦會省略一些已列在評分標準的項目,不加以評分。評量之後,兩位教師會進行一些後續教學活動,包括分享、重教、給予回饋、和實行補救性評量活動等。再者,兩位教師之間的評量信念及實務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反映在他們給予不同評量活動的評分比重、和其後續教學活動的本質上。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教育部人指會高級中學教學評鑑英語科座談會記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91-10-??) 張武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整合學習者經驗的聽說讀寫活動對增進國中生閱讀能力效果之研究
    (2003) 王瓊瑤
  • «
  • 1 (current)
  • 2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