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永達 博士"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家庭教育資本與我國八年級學生生物學習成就之關聯
    (2013) 楊詠靜; Yung-Jing Yang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探討桃園縣八年級學生是否會因家庭教育資本之不同,而在生物學習成就上造成差異。本研究為量化研究,研究對象為桃園縣的八年級學生,研究工具為「桃園縣99年度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的學生問卷與生物測驗成績。 研究結果發現:一、家庭教育資本與生物學習成就達顯著正相關;二、高家庭教育資本的學生不同認知層次的表現皆顯著高於中、低家庭教育資本之學生;三、喜歡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生中,高家庭教育資本的學生,其生物學習成就以及不同認知類型的表現顯著高於中、低家庭教育資本的學生;四、高家庭教育資本的學生其學業自信心會顯著高於中、低家庭教育資本的學生,家庭教育資本與學業自信心達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建議,教師應善用學校、社會等教育資本來彌補因學生家庭教育資本而導致的生物成就落差;教育當局應正視並慎思家庭教育資本對學生學習之影響,落實教育機會均等。未來的研究方向建議可就「家長」深入研究其對生物教育的影響,給予教育當局具體的研究分析,對弱勢家庭的孩童規劃進一步補救式的教學政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微微藻形態與生理之研究
    (2008) 沈家玉
    微微藻(picoplankton)泛指細胞直徑介於0.2~5μm之間的浮游生物,廣泛分佈於各種水體中,其生活方式有異營與自營兩類,其中,自營性的藍綠菌在海洋中是主要的生產者。關於微微藻的研究範圍極廣,營養價值、生理特性、生態地位及分類皆為目前熱門的研究方向,但大多的文獻資料都是以已知種類的微微藻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自採集之水樣中,以微生物純化的方法分離出之純種微微藻為研究對象,分別就其形態、分類與生理三個部分做探討:(一)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並拍攝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相片對其形態做初步的研究。(二)分別抽取其DNA後以16s rDNA來定序並以此分類。(三)抽取其色素並測定含量;研究各個藻株在不同光強度下的生長速率與光合色素含量變化。 本論文的結論如下:(一)在定序部分,所夾取之16s rDNA序列長度最好在1500bp左右,才能有效的鑑定種類。(二)本研究在翡翠水庫不同深度所採集的微微藻,他們的外型大小、光合色素比例、對不同光照強度的反應,皆與原本生活的水深有關。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