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菀真"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文篇章朗讀之錯誤類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09-??) 辜玉旻; 張菀真; 陳以欣本研究目的是探討閱讀能力高低不同的國小學童在篇章閱讀時,其所產生的朗讀錯誤情形,以深究閱讀能力不同的讀者在閱讀時其識字策略的使用。本研究以學童口 語錯誤及自我解釋的資料為主,結果發現國小五年級學童的口語朗讀錯誤可以分成七類:「替換」、「自我更正」、「重複」、「省略」、「贅加」、「顛倒」及 「其他」,尤以「替換」類型為最常發生。而根據字形、字音及字義線索又可將「替換」類型之錯誤細分為九個次類別。從分析各種線索在替換類別上次數所佔的比 例發現:學童較易運用字義線索,進而在上下文線索的影響下,替換相同字義的字詞。若比較高、低能力組學童的錯誤類型,則發現兩組在「替換」和「其他」類別 上的錯誤數量有顯著差異。此外,兩組學童在其他類別上也有質的差異存在,例如在「省略」或是「贅加」類別的分析比較可以發現高能力組所產生的朗讀錯誤較不 會與原文有很大的差異,也較不會影響文意,反觀低能力組的朗讀錯誤,較產生文意的改變。Item 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說明體與故事體圖畫書之話語分析(2021) 蘇楚雲; SU, CHU-YUN本研究旨為比較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說明體與故事體圖畫書之話語互 動差異,以了解低社經地位家庭之家長運用哪些策略和幼兒進行共讀,並且透 過兩種文本圖畫書的比較,以進一步了解文本對於共讀策略的影響。本研究為立意取樣,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公立與非營利幼兒園共計 10 所園所 30 對大班幼兒與其主要共讀者為受試對象。本研究透過親子共讀的語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親子共讀說明體與故事體圖畫書時在語言互動類型上呈現顯著差異:親子在共讀說明體使用頻率最高話語互動類型為命名、描述場景與圖片、描述屬性、文本與幼兒連結;親子共讀故事體使用頻率最高的話語互動類型為命名、描述場景與圖片、書本概念、同意或讚許。整體而言,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兩類圖畫書皆偏向低層次的互動方式。親子共讀說明體圖畫書較共讀故事類圖畫書時產生了較多的共讀時間與親子話語互動,以及使用更多類型的話語互動策略。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瞭解低社經地位家庭親子共讀現況與家長的話語互動方式,並進一步提出相關之研究與教學建議。Item 數位學校實踐與展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06-??) 陳德懷; 廖長彥; 鄭年亨; 張菀真; 簡子超; Tak-Wai Chan; Calvin Chang-Yen Liao; Hercy Nien-Heng Cheng; Wan-Chen Chang; Tzu-Chao Chien一對一數位學習觀念已逐漸被社會所接受,但對實際教學現場的影響仍十分有限;這是因為將數位學習落實於教室,進而形成「數位學校」仍遭遇許多困難。研究團隊歷經十多年發展,自2009年,以長期採納實踐的模式為主,探索並驗證學生、教師與家長投入數位學習的意願與改變,逐步發展支援親師生的數位學習模式與平台,目標分別為:學生利用各式的數位資源主動投入自主學習或同儕互動;教師發展與落實數位教學的能力與課程;家長善用數位設備與資源來幫助學生。目前導入至數位學校已6 年,發展全國第一所由家長為自己孩子採購電腦的BYOD 模式,並達成學生學科成就明顯提升、教師學與教的典範轉移與家長態度從忐忑到信任等成果。後續將基於此成果與模式持續推廣與擴散。